能捨 能容 能覺 能行是菩薩行

慈悲的力量最大,

慈悲能成就善緣,改變惡緣;

能福慧增長,捨離八萬四千煩惱和痛苦,終成正覺。

 

能捨: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捨得捨得,有捨才有得,慳貪心念若增加則永遠得不到,相信大家都知道個中道理。

能容:容人所不能容之事,心能容萬事萬物,心靈才會自在,當我們生出能容之心,考驗亦從包容中消失。

能覺:眾生若在貪瞋痴中無法覺醒,日子也會過得痛苦且不自在。若能從迷惑中覺醒,則慈悲大愛就能誕生;若從貪念、憎恨的念頭中覺醒,和氣、慈悲也會隨著覺醒而誕生。所以說人生要能覺,覺悟後要能行。菩薩行即是行六度萬行,也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萬行之法門,若能行布施,則我們的心就到達菩薩的初地及淨土;若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心就能達到如是菩薩的淨土。一般人的宗教觀大都認為禪定是打坐,其實不然。所謂禪定是指「心外離一切相,謂之禪,心內不亂則定。」所以說,心要達到菩薩的淨土,對禪定的定義要真正瞭解。

在修行的過程中,最難成就的就是自覺!因為我們在無量生死中造了無量業,形成無量痛苦,因而無法出離六道,故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我們會停留在三界無法出離皆因萬法唯心所造、唯識所變,是以心經云「無意識界」,如果有意識,用「意」生「識」就無法出離三界,因為心已在動,所以要達到無意識界。

我們在無量生死以來,已經造了無量業,要出離真的很困難,要覺悟也很困難。但是,覺悟一定有方法,我們來人世間看到六道眾生的生老病死、苦難和煩惱,第一要能捨,捨什麼呢?奉獻我們的生命和時間,奉獻我們的能力和金錢。如果我們有錢,要捨得;如果我們有力量,要捨得。捨的觀念很重要,如果不能捨,道則不能入,沒有能捨之心,道完全不能入。

做一位真正的菩薩,其菩薩行第一要能捨;第二要能容。難捨能捨,難容能容。一句話聽不順耳,要包容,沒有包容之心就沒有菩薩之心,這都是入道的第一條件。若不能捨、不能容之心,什麼都不必說,說自己已入道、已證道,都只是自欺欺人而已,因為能捨、能容是入道的條件,沒有達到這種條件,如何入道和證道呢? 我們現在擁有寶貴的生命,代表我們是大富大貴之人。因此,我們要真正發揮我們的能力和生命,做完全的付出。如果我們具備前二項條件~能捨、能容,那麼我們離覺悟就快了。若能覺悟,就已真正行在菩薩道上,因而什麼都不必說,所謂:「離言語相、離文字相。」即是此義!

修行人要徹底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麼?說什麼?這點很重要。尤其是末法時期,萬教齊發,修行人雖多,很會講但不會做。希望在玄空法寺的修行人,大家會做也會說,要先會做,做排在第一,因為會做就會說,會說的不見得會做。會做的人,以身體力行示現道法的最高境界,即使嘴巴不會說,但身體已在說法了!身體的說法更徹底、更能度眾,歸處更清楚!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這層道理,若只會說而不做,要出離六道、出離三界是很困難的。

我常常告訴大家:聽道理的人和說道理的人都不能成就,惟有明白道理之後,腳踏實地去實踐的人才能成就。因科技的發達,經典的流通非常廣泛,有些人看過幾本經典後,就覺得自己很行了,口中常說日常生活行、住、坐、臥都是禪,但若遇到事情來考驗的時候,他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就都不是禪了! 心若能行菩薩的六種法門,社會上和大共業緣分就能得到真正的自在。我常說:我們的共業佈滿四聖六道,為何共業會佈滿四聖六道呢?因為我們從過去到現在和未來,因果已在累劫累世中循環,也造了無量無邊的業,所以說,共業會佈滿四聖六道的原因在此。人與人之間能夠相互幫助,人助、神助,鬼亦能助人,連家畜也能助人,社會上不乏忠狗救主的感人故事,有些人從事養殖畜牧業也賺了很多錢,故說家畜也能助人。但在生活中我們又是用那一份心去相互對待呢?有人在苦難中求神神不靈,求天天不應,何以故?因為累世未結善緣也。 人生要在考驗當中轉成沒有考驗,一定要懂得這六種法門,也就是要以“能捨、能容、能覺、能行是菩薩行”將自己提升到菩薩的境界,聞聲救苦,那麼人生就沒有考驗了。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