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說不停 法慈證常悲比丘尼

文/法聖證常行

上人為法慈師父授記偈語

法慈常悲諸法空,妙法蓮華法界弘,

諸法空性實相通,四聖六道正法動。

就在九十三年初春的寧靜無風夜晚,法慈師父在上人與幾位同修的見證下剃度出家,簡單而莊嚴的儀式,欣喜共迎佛子的誕生,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為己任,發願弘揚玄空般若妙法,以師志為己志,當一位精進不退轉的人間大菩薩。這樣的轉變讓許多身邊的親人措手不及,怎麼修行走到要拋下家庭、遠離紅塵呢?但是法慈師父心裡繫念的都是六道輪迴的苦難眾生,上人開示:「要先了心才能了事」,如果心不先放下,事情永遠不會結束。

人生每個階段都有要去完成的任務,一件接著一件直到我們閉上眼睛的剎那都還在為周遭的人事物擔心,只是無常先來還是明天先來呢?當法慈師父清清楚楚的明白法的歸處後,便知道唯有修行路是一條究竟的歸途!用大共業緣份來轉動小共業,人生才得以遇見光明、遇見清淨。

出家八年,法慈師父十分感恩上人的成就,要她專研《大乘妙法蓮華經》,這是一部般若經典,從初時的研讀及深入了解法華經的經義到正式講演《大乘妙法蓮華經》,讓他更加佩服上人所宣說的玄空般若妙法,對於上人直指人心的妙喻,則更五體投地。在這末法時期,上人的慈心悲願要廣度六道眾生,法慈師父感恩一切善緣的俱足,得以共赴此殊勝無比的玄空海會,如同上人賜予的法號「法慈證常悲」,發願以慈悲為懷,以恆常不變的真心來救度苦難的眾生。

人生無常 生命苦短

未出家前法慈師父擔任朝陽慈善功德會屏東分會的總務,多年來積極推展分會會務,關懷同修個案戶,濟弱扶傾,並從中體會人生無常。例如,有一戶全家只擠在小小的空間生活,吃喝拉撒睡都在這間小房間裡,環境髒亂不堪、味道奇臭難聞,有生病、有中風躺在床上,過一天就像過一輩子一樣漫長,沒有希望、沒有未來,更無快樂可言,好比人間煉獄,永遠無法跳脫,若非親眼所見,這種低落的生活品質,絕不是身在現代社會中的我們所能想像的。法慈師父常常看到這般無常的景象,內心深深感嘆,為什麼人的命運會這麼悲慘、這麼痛苦呢?也因為長期跟隨上人四處行腳,廣結善緣,才知道這世上生活困難、三餐不繼的人比比皆是,對「人生無常、生命苦短」有了更深的體悟!

未出嫁前,法慈師父有著家人的保護,根本不知人間疾苦;婚後,也與丈夫及一對孝順的子女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直到民國八十四年與上人結緣後,才開始把小愛化為大愛,除了關懷訪查個案及發放救濟金外,功德會總會和屏東分會的定期會議及道場固定的共修日也咸少缺席。能夠放下無憂無慮的生活,一步一腳印的行菩薩道,是法慈師父體會出生命真正的價值和意義,決心要用有限的生命做無限的延伸,讓此期的生命不空過。

菩薩畏因 眾生畏果

《三世因果經》云:「世間一切男女,貧賤富貴,受苦無窮,享福不盡,皆是前生因果之報。」因果偈云:「今生做官為何因?前世黃金粧佛身…..有食有穿為何因?前世茶飯施貧人,無食無穿為何因?前世未捨半分文。…..父母雙全為何因?前世敬重孤獨人。無父無母為何因?前世都是打鳥人。..……若問前生事,今生受者是,若問後世事,今生做者是。」

為善得善業,為惡得惡業,這是不移至理,所謂「種瓜得瓜」即是此理。所造的是非惡業,都是束縛於六道之果,不懂得因果道理就會造無量業,等到果報成熟、受苦報時,才怨天尤人,故曰眾生畏果;而菩薩則畏因,不僅不敢造惡因,更能「離相行善」,以慈悲心行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無住生心為妙用,這種自利利他之菩薩行,是每位修行人所要成就菩薩的資糧。

發大願力 上求下化

法慈師父體悟到生命是苦、空、無常,因此學會放下執著與瞋恨,對一切眾生起大慈悲心,不管別人如何對待,都以慈悲相待;生命如夢幻,再重大的事,只要把它當作是一場夢,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當我們靜下心來好好觀照,就能發現世上沒有哪樣東西是恆常不變的,無常的展現是瞬息萬變、不可預期,即使是最微細的毛髮也時時改變,時時觀想萬物皆在變化,一切皆無常。

生命的長度不過百歲,一如虛空中的閃電,人的命運亦如天空的白雲一樣變化無窮,因此佛陀說:「人命在吸呼間!」人從出生開始即邁向死亡,故當須時時提醒自己把握時間、把握當下,以發揮自己的良知良能,莫讓生命空蹉跎。這種了解生命真諦的認知,促使法慈師父更加珍惜修行因緣,行菩薩道,尤其在體會無常的道理後,更想要超越自己,因而選擇出家修行這條路,以佛法充實心靈,精進求道。面對無常到來,心才能自在,不被事境所罣礙。

深入經藏後,法慈師父更加了解「行解並重、知行合一」的重要,所以為參訪的大德們導覽環境時,把佛法和上人開示的般若妙法適合地帶入解說中,希望人人落實佛法生活化,以提升生活品質。

常演妙法的法慈師父發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視人人皆佛子,時時演妙法,處處是講堂,聲聲如來意。以弘揚玄空般若妙法為己任,是一位精進不退轉的大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