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空般若妙心倫(二)

文/法喜證常滿

一親一疏

夾山善會禪師和定山神英禪師邊走邊談論法義。

定山禪師說:「人在生死流轉中,若能時時體會世間一切都是虛妄,連佛性也不執著,就能超越生死。」

夾山不甘勢弱也表示自己的見解:「人在生死流轉中,若能當下看見自己的佛性,就不會被生死所迷惑,就能超越生死。」

後來兩人一起拜見大梅法常禪師,並各自陳述自己的見解。夾山問大梅法常禪師:「我們兩個人的見解,不知道誰的論點才對?」

「一親一疏」意思是一個說得比較對,另一個說得比較差。

夾山問:「是那一個人比較對呢?」

大梅法常禪師回答:「你們先回去吧!明天再說。」

第二天一大早,夾山禪師又去追問大梅法常禪師:「到底那一個人的論點比較對?」大梅法常禪師大喝說:「對的人不會來問,來問的人就是不對。」

靜悟禪心

上人開示:「佛性可比水天,執著一法馬上變,究竟無我自性顯,一體同觀你我歡。」我們在修行過程中,最怕的就是只論法,那只會產生法執,這是一種執著。只在法義上探討法的歸處是無法透徹真正的法義的,因為法無定法,法的歸處是在當下,因時、因地、因人的不同,因緣也不同,同樣一句話,對自己的家人說,卻被家人惡言相向;對朋友說,朋友反而生出感恩之心。

在公案中,定山禪師說:「人在生死流轉中,若能時時體會世間一切都是虛妄,連佛性也不執著,就能超越生死。」這句話對於佛性執著的人,就能產生教化作用,所以這句話是對的!夾山說:「人在生死流轉中,若能當下看見自己的佛性,就不會被生死所迷惑,就能超越生死。」這句話對於不相信自己有佛性的人,能令他有所頓悟!那麼,這樣的一句法義也是對的。

對與錯,要依因緣而說,因為萬法因緣生,沒有因沒有緣,哪來的果?只有因緣可說,無是或非,當我們的內心有一個比較的心,比較誰說得好、誰說得對!那麼,這一念比較的心就是妄心,這顆妄心若不制止,我們就會不斷地造業。為了要斷除妄心,為了阻止日後墮入三惡道的果,當下必須告訴我們這樣是不行的。因此要以「對錯」的方式來讓我們有所參悟。

當大梅法常禪師大聲喝斥地說:「對的人不會來問,來問的人就是不對。」這個對,是在於大梅法常禪師說:一親一疏,他能夠自在,不管誰親誰疏、誰對誰錯,他都以平常心看待,這就是禪!所以,來問的人,有一個「想問、急迫想知道誰對誰錯」的妄心,就是一個欲望的展現,這個欲望本身就是不對。因爲有欲望就會帶來苦,以超越的角度來說,欲望當然是不對的!如此說來,一親一疏,一強一弱,第一名與最後一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聽到如此的言語之後,我們當下的心境,是否如同一面鏡子,來應去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