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青一生的功課

慈悲無生死

文/法真證常心

玄空妙法演 善念恆不變

上人慈悲開示:「先學會做人再做事」,做人有許多要遵循的基本之道,應以「慈悲」為首務。慈是予樂,悲是拔苦;以無私之心將他人的悲苦裝進自己的心田,將自我的欲望放在一邊,如同「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德行,正是慈悲的具體展現。智青學子回來道場透過不斷的學習與體悟,智慧增長、福報增長,也與十方大眾廣結善緣,常養「慈悲」便能由心產生善念、由口說出善言、由行作出善舉。

六道輪迴的眾生,每一個動心起念都在善惡當中,非善即惡,萬法唯心造,善惡因緣產生了也掛勾住了。上人開示:「一念一報身。」又開示:「善緣的結合可以成就一切,惡緣則會分化一切」,修行讓我們時時鼓勵自己、警惕自己,每一念頭都要是善的,以慈悲、包容、平等、大愛的真心對待生活中的一切。人生首重孝順父母,所謂:「百善孝為先」,父母親更是我們一生當中最大的貴人;第二,學習觀世音菩薩慈眼視眾生、怨親平等與聞聲救苦的精神;再者,效法伽藍大菩薩忠孝節義、仁義禮智信的胸襟。聽聞玄空般若妙法產生妙智慧,更能明白法的歸處。何謂真善?能夠成就別人是善、能夠體諒別人是善、能夠承擔如來聖業是善,遵循玄空般若妙法的教義,離相行善更是真善。

智慧法界通 慈悲遍地弘

慈悲是一種天性,如同孟子說的「人性本善」;眾生的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與意根)對上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產生六識。有所觸就有所取捨,也就會產生種種的分別,而這種種「相」產生的知見就是慈悲生滅的源頭。例如,我們與身邊的朋友可能因為一個看到的「相」或是聽到的「相」而產生不愉快的誤會,且雙方都沒有升起慈悲心去包容、去善解時,惡緣就產生了。上人開示:「若沒有般若智慧,好朋友終有一天也會變成壞朋友,而且彼此的關係會越來越壞;反之,般若智慧可以讓壞朋友變成好朋友,好朋友會更好。」慈悲心是一把提昇到更快樂、更成功境界的鑰匙。但是,一般人都會誤以為自己所見、所聽或所想到是正確的,很容易被假相所騙而起煩惱或愉快。「相」是會騙人的,般若智慧能夠破除這樣的執著,更能以無所住產生的真心來提昇共業緣分。來參加青不僅能增長智慧、增長福報,更要啟發原本清淨無埃的如來本性,讓我們在這五濁惡世的娑婆世界中處之泰然,過著沒有考驗的人生。

最大的放生就是給別人一條路走

有一些人會懷著慈悲心到市面上去買魚或是鳥類來放生,殊不知動物的特性讓這些生物陷入另一種危機當中,這就是有慈悲卻沒有智慧的寫照,極有可能讓慈悲釀成禍害。上人開示:「最大的放生就是給別人一條路走」,慈悲心不滅,包容侮辱我們、誤會我們、毀謗我們的人,原諒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就是給別人一條路走,與其說不跟他人計較了,倒不如說在給別人一條路走的當下,我們證得了慈悲。

慈悲是一個必要的思想切入點,改變我們對事物的態度,因為有慈悲不斷的薰陶,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是清淨的、光明的,更不會落入動物受到刺激時所產生反應本能,我毀謗你,你就生氣;我讚美你,你就高興。慈悲無生死,慈悲的念頭不會因順境而增加,更不會因逆境而熄滅。

大悲無邊 大智無圓

「大悲無邊 大智無圓」這是上人在生命之路的無圓亭所題的偈語。上人開示:「慈悲無住才會生真心」,「大悲」是由般若智慧所升起的,不僅永不退轉且無量無邊;由智慧所產生的真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不會有「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的惆悵,不會落入動物本能「刺激反應」的無奈,般若智慧會引導眾生來修行,惡緣轉善緣,幫助他人智慧增長、福報增長,提昇共業緣份,這樣的慈悲心沒有生死,達到真誠的究竟!上人開示:「大智即是妙智;大智無圓如同一面鏡子來應去靜(淨),不會留下一個影子在鏡子裡」,既然是妙智就沒有一個圓滿之說,心中如果還有一個圓滿的念頭就不是真的圓滿。

慈悲乃聖諦 汙泥現菩提

慈悲是修行的第一要素,我們慈悲多一點點,包容一點點,我們的嘴巴就說得出好話,我們的雙手就願意伸出去多幫忙別人。上人開示:「善盡有為法,成就無為法」,這樣的慈悲變成一種習慣,無住生心才是真心,慈悲心要修到變成一種習慣,成為一種自然,變成一種恆常,有慈悲才會看見光明,才會有豁達的人生,過著沒有考驗的人生。甚至在無量生死裡,緣份才會好,助緣才會多,在六道輪迴裡,上人開示:「人生不能沒有福報,也不能沒有智慧」,來智青就是福慧雙修,累積往後無量生死的福德資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