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養人生~宗教文化證鑒之隨行心得

文/法宣證常化

在朝陽慈善功德會江蘇省分會創會會長張惠卿及廈門盛運昌書記的熱情邀約下,進行為期七天的宗教文化證鑒之旅,途經金門前往廈門南普陀寺、金山社區、上海、昆山慧聚寺、常熟興福禪寺、藏海寺、無錫靈山大佛、蘇州穹窿山寧邦寺、留園等地,與盛運昌書記、博愛社工服務中心理事長施長源、東方智慧學苑師兄、鄭一明董事長等人間菩薩共結殊勝之法緣。

此次高雄宮賞藝術會館總經理康若誼也放下繁忙的工作,護持上人進行兩岸宗教文化交流之旅,康老師擅長甲骨五行姓名學三秒斷一生,與大眾隨喜結緣,所得均捐獻大雄寶殿建設基金,康老師為人圓融慈悲、說話中肯,前來請教者不計其數,康老師總是不厭其煩的為每個人解答,如同觀世音菩薩有求必應,一位大企業家能如此無私無我為眾奉獻,其善念與真心令人動容。

兩岸宗教文化交流第一站是廈門,由廈門金山社區黨委書記盛運昌大德熱情款待,盛書記才華洋溢,不僅熱心公益、關心國家建設、社區發展及百姓安樂,在詩詞、書法、繪畫方面造詣高深,對當代藝術貢獻良多,尤其所彩繪的牡丹花朵鮮麗而不失高雅,令人為之驚艷,更難能可貴的是發願捐贈三十幅牡丹畫予本寺,並恭請上人為大毛筆開光加持來創作「萬壽圖」。在第二天的廈門行還精心設計了「玄空食譜」,希望身處異鄉的我們也能嚐到熟悉的家鄉味,對三寶之恭敬、處事之用心與身段之柔軟,令人讚歎與敬佩!

此次活動在廈門、上海共舉辦三場佛學講座,由法淨師父主講專題「莫作奴隸為真主人」、法宣師父主講專題「原來這麼近」;與會的大德們有些人並無宗教信仰,但聆聽後皆法喜充滿,若能體悟人生,依真理而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必將更為和諧融洽。

在廈門也拜訪了台灣寫實雕塑家侯金水大師,侯大師在十年前開始創作「南京大屠殺」,預計創作一百九十三尊泥塑人偶,目前已完成一百二十七尊,估計明年七月完成。創作目的是想倡導戰爭的可怕,推廣國父孫中山先生世界大同的理念,藉著作品的呈現呼籲執政者正視戰爭的殘酷,多少百姓因此家庭破碎、妻離子散。大師從創作至今已茹素十年,每天工作二十一個小時,如此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夙夜匪懈的創作,其原動力來自於大師悲天憫人的菩薩心腸,希望藉由發人省思的藝術品,來救贖墮落的靈魂、迷失的羔羊,來啟發人性真善美的一面。大師今年已六十五歲,每天睡不到三小時,這超乎常人的毅力,也印證了上人所開示的偈語:「難捨能捨、難行能行是菩薩行。」上人也開示:「人生最大的浪費是生命而不是時間與金錢。」侯大師能把握當下,善盡良知良能,以有限的生命做無限的奉獻,未來肯定光明、福報肯定顯露。

藝術學名譽博士、雙管書法家蕭季慧大師(前高雄消防局長)也以擅長的雙管絕技現場揮毫,將珍貴的墨寶獻給各寺院與有緣人。大師數月前膝蓋才受傷,要久站並雙手拿一﹒七公斤的大筆寫字,實屬吃力,但大師「忍而不痛、耐而不苦」,一次次克服舊疾復發的痛楚,超越舟車勞頓的辛勞,如上人開示:「法在難處生,道在難處證,菩薩在難處行。」大師這份如同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捨我其誰的精神將與他的作品長存於天地間。同樣在過一生,有人死是輕於鴻毛,有人則是重於泰山,大師大可選擇在家含貽弄孫、享受天倫之樂,或是四處遊山玩水,過著消遙自在的退休生活,但大師睿智地選擇跟隨上人的腳步,廣結善緣,即是「一筆一劃一如來,一動一靜一如來,一言一行一如來。」

這次八天的結緣中,有許多感人的事蹟,例如:廈門華天集團吳友華總裁為了要替上人接風,遠從其他省分趕回來,在南普陀寺宴請大眾,住持則悟法師在百忙之中撥空接待我們。凱斯酒店熊建華總經理提供會議廳、田地師兄提供三一別館做為演講場地,甚為感恩;東方智慧蕭班長、師兄們贈送上海名產;錦泰期貨總經理范茜從南京開了三小時的車程來常熟市請我們吃飯;贏澤文化董事長櫻澤女士為了接待我們而延宕日本之行;妙賢師兄致贈每人一大盒茶葉;可祺振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鄭一明為了當我們的嚮導而延遲重要會議,甚至前一天就到蘇州穹窿山確認行程;梅櫻師姊、惠卿會長為了行程安排的流暢度、義工的調度,國際電話費不知花費多少,惠卿會長首次安排上人結緣的活動,沿路擔心時間的掌握,擔憂大夥兒有沒有吃好、睡好、住好,其用心之深非筆墨所能形容,兩位大菩薩的付出,大家皆點點滴滴感受在心頭。

對於大家的盛情、虔誠與真心,法宣自問能給眾生什麼呢?應該要自我提昇,在道業上更加精進,為眾生做更大的奉獻;就如佛家的四無量心:慈悲無量、喜捨無量。菩薩慈眼視眾生,你我一如,怨親一如,平等一如,性相一如。佛法不是口頭禪,更不是只在學術上的研究,而是在每個當下、每個起心動念,都能將心比心。就如上人的法語:「好話學會怎麼說,可比白雲繞山頭,藝術人生自在過,境來考驗你是我。」上人也開示:「原諒別人是最大的放生。」有人會自認為只有跟這個人過不去而已。但是你今天和一個人過不去,明天有可能跟第二個人、第三個人過不去,如此不斷的樹立敵人。或許一時之間你可能覺得沒什麼、無所謂,但當因緣成熟時,你在做事時,需要別人的協助,明明這個人有能力,但他卻連舉手之勞也不肯幫你,就是因為沒有和對方結善緣,甚至無意間結下了惡緣,所以人生的道路才會踢到絆腳石。

修行就是要將絆腳石變成激勵向上的逆增上緣,修行不是要改變別人的行為而是要調整自己的心性,明白因果關係的重要性,我們不是被動的奢望別人給我們什麼,而是要主動關懷別人、付出真誠,擴大我們的心量,慈悲無生死,真心無對敵,今日能原諒一個人,就能原諒第二個人、第三個人,如此化惡緣為善緣,那日後在生命空間裡所呈現的是一片祥和,共業所流露的都是善緣的結合,就不會有惡緣的彰顯,就能見到最大的幸福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