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法語第一集(上)

六道眾生有歸期

主講人:法冠法師

非常感恩家師的提攜與成就,法界衛星黃副總的促成,法冠才有這個殊勝的機緣,在這裡與大家結這個法緣,家師是台南市楠西區大智山玄空法寺的開山方丈──上全下真大和尚,上人是位開悟的聖者,行事十分低調。他常說:「他不作高僧,不作名僧,只作農夫。」就是這份無爭的胸懷,讓認識他的人更加敬佩他的修為和為人的風範。這也不是一句口號而已,而是用聖者的身教和言教在教化弟子。農夫的意思有很深的含意,代表著默默耕耘,從整地、播種、除草、施肥到收成,未置身其境的人大都體會不到農夫耕耘時的辛苦和收成時的喜悅。一般人對農夫的印象是刻苦耐勞、勤耕農作;以度眾而言,農夫的另一層意思就是要在眾生的心田上耕耘,把真理播種到每個有緣人的心靈,以法水灌溉,施以慈悲和善念心,讓所有的眾生都可以離苦得樂,成就佛道,這就是家師的大慈大悲。

如同佛陀出外行腳托缽時,有一回正值播種季節,一位正在田裡耕種的婆羅門看見世尊托缽,便說道:「沙門!我耕田播種,以供飲食。沙門!你也應該耕田播種,以供飲食。」佛陀回答說:婆羅門啊!我也有耕田播種。婆羅門又說:「可是我不曾看見你用軛、犁等來耕作。」佛陀回答:「信心為種子,苦行為時雨,智慧為時軛,慚愧心為轅。正念自守護,是則善御者,包藏身口業,知食處內藏。真實為真乘,樂住為懈息,精進為廢荒,安隱而速進,直往不轉還,得到無憂處。如是耕田者,逮得甘露果;如是耕田者,不還受諸有。」佛陀勤耕眾生的心田,無非是希望眾生能離苦得樂,這位婆羅門在聽聞佛陀的譬喻和開示後,當下也讚歎佛陀是一位善耕作者,並皈依佛陀。

有句話說:「欲知山下路,須問過來人」,所以來到大智山向上人請益的人日益增多,家師也都隨緣開示,隨眾生根機而說法。曾有教授自稱道人來道場結緣,他說他最不相信看不到的東西。殊不知世間上他看不到的東西太多太多了!於是上人回答他說:「你今天就已看不到昨日自己的所言所為、看不到過去所作的,也看不到未來的生病和死亡。人生若是沒有覺醒,自己過著無明的日子猶不自知。」有智慧的上人,當下馬上破除他的執著。

其實,台灣信仰佛教的人很多,大家也都在提倡佛法生活化,把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才能顯得佛法的真實義是浩瀚無窮的。本寺因為環境優美,又地處山靈水秀的曾文水庫附近,所以來參學的人很多,曾經有學道參禪者來大智山參訪時問說:「請問貴寺有禪堂嗎?」一位剛出家的師父回答說:「因為本寺一切尚待建設,所以沒有禪堂。」上人得知此事後開示說:「什麼是禪堂?禪堂不該只是一處靜坐參禪的地方,天地之間處處皆是禪堂。當我們在鋪步道的地磚時,手掌被磨破了、流血了,腳趾頭因為長時間施力導致腳指甲壞死,心沒有被境所轉,沒有一個痛的我,這就是禪。禪是在平常言行時所自然展現出來的,在生活之間、在一舉一動之間、天地之間處處皆是我們的禪堂,誰說沒有禪堂?」由此可知,禪堂的定義是如此的寬廣,千萬不可劃地自限,誤認為端坐在禪堂就能成佛。

像唐朝的馬祖道一年幼出家,後來到南嶽般若寺,整天都只是打坐參禪,懷讓禪師知道馬祖道一是位根機者,於是懷讓禪師有一天便問他:「大德坐禪圖的是什麼?」馬祖道一回答說:「想要成佛。」懷讓禪師於是拿了一塊磚在石頭上磨。馬祖道一很好奇地問說:「磨磚作什麼?」禪師回答說:「把它磨成鏡子啊!」馬祖道一:「磨磚怎能成鏡呢?」禪師問:「磨磚既然無法成鏡,那坐禪又怎能成佛呢?」馬祖道一於是問:「那該怎麼做才對呢?」懷讓禪師說:「如同牛在拉車,車子若不前進,你是打車呢?或是打牛呢?」禪師又接著說:「你學習坐禪是為了想要成佛,若是學坐禪,禪並非只是坐臥而已。若是想成佛,佛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形相。於無住法,不應有所取捨,如果執著於坐禪之相,就無法通達佛理。」馬祖道一在聽了懷讓禪師的開示後,了解只枯坐而不用心體悟周遭的一切是行不通的,唯有在心地上下功夫,才能去除妄心妄念,啟發出內在的佛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