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魚雅雅宣佛道 嚴嚴整整不二調

魚兒的守護者

文∕法悅證常心

護心護法護眾生

在玄空法寺園區裡,有座美麗而狹長的水池,是人氣最旺的景點,池裡養著許多魚,有各種花色的錦鯉,也有五、六十公分到一百多公分的較大灰黑色體型的俗稱烏鰡;這些魚兒都是善心大德發心捐贈給寺院,牠們也發揮了生命的最大價值,和來寺參訪的大德們結善緣,這座水池有個禪意深遠的名稱~「水月行雲妙聖池」。

水月行雲妙聖池正是法嚴師父負責出坡勞務的區域,法嚴師父從小在七股海邊長大,對魚類的習性多少有些了解,每天用心觀察池中魚兒是否病了?餓了?池水髒了否?氧氣不足否?將小小魚兒漸漸變成體型美麗、游姿優雅的魚兒。看著魚兒在水中悠閒的游來游去,令觀賞者剎那間彷彿置身其中,也徜徉在大海中自由自在地遨遊,心中再多的煩惱也瞬間忘卻。

時常看見法嚴師父在大太陽底下推著抽水馬達,將池底沉積的藻類和污水抽出來,避免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以免水池優養化,隨時保持水池裡的含氧量。這份工作對一般人而言是件吃力的事情,法嚴師父瘦瘦的身軀,走起路來好似快被風給吹走了,還需要拿枴杖輔助。不過看他在整理水池時,難以置信他那瘦弱的身體可以承擔這麼粗重的工作!有時還要進入水池裡查看池中馬達是否正常運作,不管是爬上爬下或是整理水池旁的樹枝等等,這一幕幕的景象及瘦弱的身影,看在我們這些年輕的出家眾裡,感到非常汗顏。法嚴師父克服了種種的身體障礙,只為了讓來到寺院的遊客們,能欣賞到玄空法寺的一物一景。開山方丈全真上人開示:「善盡一切有為法,就能成就一切無為法。」而法嚴師父所體悟的偈語:「艷紅夕陽彈指沒,生死無常難掌握,為善為惡必有果,是福是禍躲不過。」人生無常,生命苦短,提醒我們要把握這一期的生命,將生命的價值發揮到最大。法嚴師父也體悟到這層道理,將上人慈悲喜捨的精神運用在生活中,秉持著這樣的精神,默默的為大眾奉獻。

天色微明之際,常住眾循著妙聖池的步道小徑前往聚緣樓上早課,在朦朧的熹微晨光中,遠遠地看見法嚴師父手持拐杖、踩著不穩的腳步,一步一步慢慢迎面而來的身影,在互道一聲阿彌陀佛及早安聲中與我們反方向而行。因為當大家在莊嚴肅穆的佛殿禮佛誦經,法嚴師父獨坐石桌,擔任守護的工作,一邊維護著道場,一邊讀誦經典,風雨無阻,默默的守護著道場。

悟因悟果悟無常

水月行雲妙聖池是遊客停留最久的地方之一,也是大小朋友的最愛,漫步在典雅優美的小徑,常常被溫暖的親情所感染而為之一笑,許多父母親或阿公阿嬤帶者小孩在池邊餵魚、拍照,天真無邪的小孩子在池旁央求父母買魚飼料的戲碼也經常在此上演,讓人感受到父母對子女的寵愛,也在餵魚的過程共享天倫之樂。所以,許多來到玄空法寺的大德們常常覺得時間在不知不覺中就過了,可見這些魚兒的魅力無窮。妙聖池中的魚兒長期感受到大眾慈悲的心念,一點都不怕接近人群,很懂得廣結善緣,每當遊客靠近池邊餵飼料時,便主動游到遊客面前爭先恐後的張大嘴巴,等待著遊客餵食飼料。這些魚不只是觀賞用,牠們也在為遊客說法,述說著天地之間的真理~「因果關係」。例如,水月行雲妙聖池的烏鰡也有一段故事如下: 苗栗邱先生連續好幾晚都夢到烏鰡來求救,邱先生依著夢境多次尋訪,終於讓他找到這批求救的烏鰡,原來這批烏鰡成長的地方即將被填平,牠們的下場必死無疑,因緣聚會,邱先生的一位朋友發善心出資買下這批魚,因為數量頗多,本寺無法全部容納,由邱先生安排一部分送來本寺跟大眾結緣,一部分由出資大德自己留下飼養。正所謂天地之間因果最公平,這位善心人士自從起了善念買下這群魚後,生意蒸蒸日上。但,令人惋惜的是這位人士後來起了貪念,將飼養多年的烏鰡變成桌上一道道佳餚。當邱先生再度蒞臨本寺時,述說著因果的可敬可畏,他說這位老闆對這群烏鰡本有救命之恩,卻敵不過口腹之欲而宰殺有靈識的烏鰡。從此生意不順,公司也倒閉。所謂「無情說法有情聽」,更何況是有情識的魚兒呢?大地萬物皆有其作用,水中魚兒也以牠們的報應身在述說著許多人生的大道理。

全真上人常開示:「烈日之下還能發大願力為眾而做,這就是最大的禪堂。」法嚴師父秉持家師的身教言教,時時有所體悟,更在整理池中荷花時,啟動明心一偈:「荷花美艷絕,早開晚凋謝,萬物有生滅,你我有何別?」體悟人生的短暫,雖然終歸黃土一塚,不要計較、不要比較、不要爭辯、不要看不開、不要追求虛名夢幻,而是要追求生命的價值,誠如上人開示:「要用最短的生命換取最大的光明。」

惜福惜緣惜萬法

只要是三寶弟子皆信因果輪迴,我們貴為三善道中的人道,更應該把握這一期當人的機會。古德云:「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今生能值遇明師、參與玄空海會是我們之幸,上人開示:「菩薩行願六道間,度盡苦難口中蓮,觀心自在方是圓,千劫萬劫同一天。」許多菩薩降生娑婆世界,化身在各階層廣行菩薩道,只為了度化受苦受難的眾生能了脫生死。此生若不好好把握這一期寶貴的生命,不心存善念、時時存惡念;不走好路、走壞路;不說好話、常常惡口兩舌;不做好事、做壞事,就會種下惡因,所產生的惡果便會報應在未來的因緣中。若我們有手不做好事,以後可能會失去雙手;若我們有腳沒走到需要幫助的地方,以後可能會失去雙腳;若我們的嘴巴不說好話,以後可能會失去講話的功能。

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大多是等到果報現前時,才來求佛、求菩薩,但這果報卻是誰都替代不了的。地藏經裡有提到:「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個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便是警惕我們的一言一行都離不開因果兩字,所謂「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要時時心存善念,善念不滅、惡念不生,時時不失善心,時時活在三心之中~「慈悲心、懺悔心、慚愧心」。上人開示:「離一切相,行一切相。」修行人要有菩薩怨親平等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遇到的不論是善緣或惡緣都要以平等心對待,不起分別,即能以慈悲心相待,就不會再造輪迴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