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上人開示

有看有,越看越執著

無看無,越看越糊塗

無看有,越看越自由

有看無,越看越清楚

全真上人在聚緣樓題了一首對聯「有生有滅有形亦有相,有眾有聖有我亦有佛。」橫批:一體同觀。上人對大多數人皆執著於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有精闢獨到的見解和開示,教我們要借假修真,將有限的生命轉為無限的慧命,善盡一切有為法,圓滿無為法。以下是上人的開示:

六道所有眾生皆有佛性,佛性、自性本是清淨,但是到最後為什麼會有生有滅?因為我們心中起了無明,造了無量業,因此有生有滅。所有的生滅皆源於自己所造諸業障,牽動了我們的生命,從生命的開始就是業障的展現、因緣的展現,死是滅,滅後又再生,生就是死的開始,另一種因緣又在另一處共業中展開。

有看有,越看越執著

「有」以入世法而言,當我們來人世間看到一切「有」就想要追求。有我之身軀、有名、有利、有愛情、有親情、家庭和事業,眾生就是看到這些有,內心有所執著,產生想要追求的心念,卻看不清這些都是處在因果關係之中,從「有」當中執意追求,永遠無法放下。可是越追求越執著,直到臨終亦無法看開。打拼一生,子女養育成人後卻反而不孝,世間種種一切都令我們想不開,臨終時仍帶著執著和放不下的心離開人世間,無法得到解脫。人的一生若缺少福報,即使豁出性命仍要硬拼,這樣就會越來越執著。

從出世法來說,執著於有一個菩薩可做,有佛法可得,殊不知佛性本清淨,一塵不染。例如:無明解脫後並非有一法可得,才得到清淨,而是無明解脫後,自然就清淨了,佛性自然顯露。若有一個菩薩可做、有佛法可得,則會越學越執著。 以修行人而言,認為有佛果可證、有菩薩道可行、有道法可得,對於佛法越學越執著,殊不知佛性本來清淨,有一個想得到的念頭反而得不到!

若以世間法比喻,所得到也只是世間福報或名利而已,但這些和佛性是不相干的,和自性清淨亦無關係。只在於這個肉體上(有)的關係而已,修行人若不懂這個道理,有看有,在有中追求,終究無法見到如來,越修越執著。

無看無,越看越糊塗

「無」:以世間法而言,認為什麼皆是不存在,以為沒有因果關係,萬法皆空、四大皆空,不如什麼都不用做,沒有任何希望。但是活在人世間,本要善盡一切有為法,卻因看不清、思想不正確,糊塗度日。或誤以為出世法說「無」,既然沒有佛法可得,沒有菩薩可修,誤把佛法當成斷滅來修,不解佛法真實義。如此,在修行上會越修越執著、越糊塗,這是對法不清楚。所以說,無看無,越看越糊塗。

無看有,越看越自由

佛陀夜睹明星了知諸法緣起性空之理,看到人有生老病死、物質有成住壞空,悟到一切有為法皆無真實之相,有生有滅,終有空的一天。

當他看到「空」時,從「無」體會出「有」,就不會被「有」所縛,能了解一切皆是因果關係,不會被因果綁住,不會被感情牽制,不會執著於這個假有的色身,身心皆自由。若能看透名利是假、財富是假、親情是假、感情亦是假的,皆是因緣和合而成,徹悟一切是空,那麼我們還會被這個「假有」(色身)綁住嗎?這樣是不是「無看有,越看越自由」。

無看有:世俗一切都是幻化無實,名利幻化無實、金錢也是幻化無實的。但是眾生就是看到「有」,致使身心無法自由,被業綁住。

從「無」看「有」:了解因果關係,一切皆是因果形成,才有今天的我,從「無」出「有」,了解諸法空相,從「無」去了解因果關係,這個假有才能起妙用,不會受到束縛。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果報現前才會害怕,菩薩很了解因果關係,所以說,在做的當下即離相行善。從無做起,這個身體就會清淨、自由。

有看無,越看越清楚

有看無:色身、金錢名利皆是假有,但我們能善用且不執著。例如:行菩薩道、說好話,能聞聲救苦起大悲心,看到不如法時,能為人說法。這就是從「有」當中來做,用金錢或財物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如此,立腳之處即是淨化之地。善盡有為法,成就無為法,越做離佛性就越近了。

有看無,即起妙用,例如眼、耳、四肢乃至全身皆發揮其良知良能,在做的當中卻不會執著有一個做的我,離相行善,達到三輪體空。「無」已產生妙用,清清楚楚要走那條路。如此,成佛就近了,一切很圓滿,故曰:有看無,越看越清。「無」已產生妙用,清清楚楚要走那條路。

很多人問:我們修行的法脈為何?我們修行法門為佛宗,玄空般若妙法在法界開演,講的是般若,用意是要讓每一眾生從無明之中得到解脫,究竟成佛,所以我們有法要:以實相無住為宗,即是佛宗;離相行善為教法;無住生心為妙用,以上即是玄空法要。但一般人行善時,執著於有一個行善的我,有所施之財物及受施之對象,這是著相布施。

還有三程序:離相、離見、離念。究竟離念,當下即是。這樣才不會被善惡因緣掛勾。這種境界如同觀世音菩薩過去無量劫身為太子時,國王想將王位傳承給他時,他拒絕說:人是結交惡友,判離正道,墮落黑暗。黑暗是指六道,並非指太陽,是指心靈遊走黑暗,因為善惡皆會掛勾。結交惡友也不是指壞的朋友,而是指父子、兄弟關係,只要掛勾住是不分善惡的。所以六祖壇經中云:「不思善不思惡!」一思即掛勾住,無法出離六道。

有幾個人會相信人間是黑暗的呢?指心靈遊走黑暗,被欲望所綁,無法見到生命光明。

若沒有修學般若,這種道理有幾人能懂?觀世音菩薩對法體悟之高深,也需根機利者方懂微妙深意。否則,未懂其意者反生不快之心。就像舍利弗三請佛陀演說《大乘妙法蓮華經》時,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須復說。若說是事,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驚疑。」又說:「我法妙難思,諸增上慢者,聞必不敬信。」就是擔心一些程度不夠的人,生起增上慢之心,將墜於大坑。

所以,佛陀宣說《大乘妙法蓮華經》時,為何五千四眾弟子離開現場?因為這些人未懂佛意,自認學道已得已證,殊不知自己未得謂得,未證謂證。待五千四眾弟子離開後,佛告舍利弗:「我今此眾,無復枝葉,純有貞實。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佛陀這時才開始演說妙法蓮華經。

這是利根大菩薩所聽聞的高深道理,「法」有時因個人根機及層次不同而無法演說,其境界最低程度要達到法眼或對法的歸處很清楚,才能聽懂這些道理。希望大家能深曉佛意,以方便法門隨宜說法,心中無諸疑惑而生大歡喜心。阿彌陀佛!(100.07.01 第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