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識即智 離妄即真是菩薩行

轉化乾坤內

離合陰陽會

識轉生妙智

假妄成真如

全真上人言:「離心求道,無道可求,如離心去求者,則謂外道。」所以修行者就是要修心,也就是心的成就。而轉識與離妄即是要向此運作,那麼就能得到真正的智慧,當然清淨與自在必會顯現其中,也正是菩薩修為的一大表象。因此,這種種瓜得瓜,種豆才能得豆,依因得果的真理,首貴在實踐。絕非用有限而單純的意念得以完成,唯有以無垠翻想的智慧才能完備。如同小小的光,卻能亮全黯室,此即示般若的寬度與廣度。所以在識與妄的轉離間,似空而非空,因為真空不空含妙有,就是真理所生的妙智啊!

七大轉圓融,不生不滅律,云何如來現,八識清淨空識者見解也,由六根對上六塵,即生六識,就會產生見、聞、嗅、嚐、覺、知等心靈的六種力用。在物理界與生理界交遇的反應下,由心理界所形成的感知。而第七識末那識,就是依附第八識阿賴耶識而有的。因為六大是從識大所生,而末那識的妄執就建立於阿賴耶識中。所以在心對境的同時,第七識便起了作用,就會執藏,所藏於第八意識當中。因此我們要做到遇境而不入境,轉境而不迷境,就是處於苦境,而心無苦感,入於樂地,而心沒有喜印,如如不動,那麼就是轉識,而淨空阿賴耶識中善惡種子。就像回光返照,復本性明,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隨緣輕安,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楞嚴經:「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根若還元,六根成解脫。」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又明:「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所以,如能打破第七識,那麼第八識即得解脫為大圓鏡智。若深思,萬法因緣生,亦從因緣滅。那麼在圓中轉,就令緣不生,如此運行間,智光當不滅。

妄想無明焰,離念離見滅,離色離相行,如來真來如十二因緣法中明言,妄想無明,是一切輪迴轉世的根本淵源,也是六道眾生共同的誤點。就因為其只知依惑造業,所以必須果受生死轉輪的苦惱。故全真上人法語開示言:「有事沒事心中過,心中不留舊事愁。」就是要教我們離念。在雜念不生時,才能在正法中,有了正思惟。又言:「事事執著知見出,智知見覺執著無。」就是要我們離見。在妄念不住時,才有空出的空間,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而能在離色離相中,行一切智,就如圓覺經:「永斷無明,方成佛道。」所以金剛經則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要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而如來就是宇宙的真理,一切萬物的真實相。又如心經所言:「遠離顛倒妄想,究竟涅槃。」再如楞嚴經:「心如直弦,一切真實,入三摩提,永無魔事。」所以離念、離見、離色、離相,就可斷三毒,破妄切惑,一切無礙,成為阿鞞跋致的菩薩了。

在迷即「識」,在悟即「智」。時時刻刻都要「練心」。因為能夠將逆境平反,而不使其紛擾心性,就能產生對抗的機智。那麼處處攀緣的眾生,在面對境緣時,就可將慧芽慢慢播撒,使其結累孕果,生出蓮華。而當悟到生命的本體時,一種非空非非空的歸零思緒,讓反芻的心,慚澈漸明的剝眾生無明的源點,要想療治這種果緣,必先面對業傷,那麼也將會是重生的起步。好好潛敲智者的行典,讓心如琉璃,澄澈無瑕。在顛覆的波潮下,如魚得水,悠游自在。

其實,好情思索一下,篤想真理是很棒的投資,因為了生了死,不滅無生,才是生命串聯的精髓。凡事帶不走,只有業隨身,白忙的又何需再盲,賙濟心靈的智糧,用力大啖一頓,求菩薩,不如自己來做菩薩。人間有情,朝陽有愛,關懷別人的同時,也讓自己人格與靈性昇華,一起來感念共業累劫的糾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降伏虛妄迷識,同登如來法舟。◎日志(89.07.01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