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淺釋(一)

一、以般若智觀緣起法 轉妄破執得大自在

全真上人經常開示「法要入心」,告訴我們聽法一定要用心去聽;另開示「修道容易修心難」

雖是一句很普通的話,但是需要好好去體悟其中道理何在?用真心聽上人的開示,受益無窮。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佛陀說法四十五年所講的經典都不離開「心」,由此可見「心」的重要。我曾聽很多人說自己參與修行,其實他只是到寺廟拜拜、參加誦經而已,但是業境來臨時,心就被境所轉。印証了「修道容易修心難」這句話,嘴上說修卻未真正修入心。

心是什麼?華嚴經上說:「奇哉奇哉,大地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無法証得」。如來智慧德相就是佛性,就是真心。由佛陀的開示,我們知道每一個人都有如來智慧德相,也就是每一個人都有佛性真心,由於一念無明將真心遮蔽,而以分別、執著的妄心應用在日常生活中,這種妄心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心。

所謂妄心就是六根對六塵所成之眼耳鼻舌身意六識識心,是意識的分別心,如有是就明非,有好就有壞。用妄心待人處事,就會衍生出貪瞋癡慢疑,進而造業,以致生生世世在六道輪迴。要如何將妄心轉為真心?如果將妄心斷掉那是無心,無心即如同樹木石頭,不起作用,故不是斷妄心,而是轉妄心為真心(佛性、真如的心),也就是平等心─無分別、無執著的心,能以真心待人處事不僅不會犯錯、造業,而且做任何事都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就是成佛成菩薩的清淨心。如何將妄心轉真心?佛告訴舍利子說要學觀世音菩薩以究竟圓滿的般若妙智,觀諸法緣起性空的實相,將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甚至四聖諦「觀空」,破去心的執著,真心就自然顯露而得自在解脫。如何「觀」有三種方法:

【空觀】

『空觀』的第一個方法是觀外在境界;以般若妙法智觀察外界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佛說「緣起性空」,凡是因緣和合法,都沒有永久不變的自性,所以是空。

第二「觀自身四大─地水火風和合的肉體」:我們的肉體由父母親的因緣和合而生,並由地水火風組合而成,因緣聚合則生,因緣離散則滅,離四大之外,本無實我,也是空。

第三觀自己的六識妄心:六根對六塵所生六識妄心,也是無滅無常,也無自性,當然也是空。若能用心修悟「空觀」而能以般若妙智觀外在境界、觀自己肉體四大組合、觀自己六識妄心都是空性時,我們的心就會像虛空一樣,如同全真上人開示說:「心包太虛。」這句話就是說心像虛空那樣的大、能容天、容地、容是容非、容進、容退,更能容善容惡、能化解,上人常告誡我們要惡緣轉善緣,也是要有這樣的心、這樣的量,才能達到惡緣轉善緣。到了這種境界,生命自然得到真正的安詳。

【假觀】

所謂假觀就是用般若妙智,觀察一切外境,雖然緣起性空都是空性,但卻不可廢除,而進一歩要能夠應物隨緣起大用,而於一切境上不生執著。所以假觀就是雖了達一切法如幻不實而不捨一切法。因為我們要借假修真,用我們的四大假體及世間一切法修出我們真如的佛性。心經之經要就是要破去我們對任何法的執著,執著不破,無法成佛,謂之假觀。

【中觀】

『中觀』就是中道,過與不及都不是中道,也就是說破去所有執著就是『中道』不可執著空、也不可執著有,空有圓融無礙就是中道。中觀就是用般若妙智觀一切法皆是中道,徹底印証性相是一不是二,色跟空也是一不是異的道理,不取不廢圓融無礙,所以中觀是圓融一切法,雖不執著,也同時不捨棄,雖不捨棄也同時不執著,這就是中道。

觀自在菩薩就是由以上三觀,破去一切執著而得自在解。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觀世音菩薩是以究竟圓滿的智慧,徹見五蘊身心皆是緣起無性,當體即空,而能度脫一切苦厄得大解脫,自在二字因而得名。

觀自在菩薩以能了達五蘊虛妄不實,所以能破去一切執著,心不被境轉,而能自在求度一切眾生,故以觀自在菩薩稱之。◎日能(21期9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