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旅途 動人的歌

再一次走人名山古剎、再一次探訪名勝古蹟。回來台灣接到的關心與問題是:「好不好玩?」「感覺怎樣?」雖然,只是平常的問候,對一個關心旅遊品質者來說也許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卻讓我覺得如此難以一言概括的回答;感嘆的是僧、俗兩者的心境,其距離卻何以是如此遙遠而陌生啊?

自從落髮為僧,身披袈娑,不論走到何處,一縷僧衣默默訴說著荷擔如來家業的責任;心頭與肩頭同樣時時荷負著宏揚如來正法的無上使命。有道是:「有僧說法龍天喜,無僧說法鬼神愁。龍天眼目 明察都知佛法僧三寶之無上尊貴、殊勝,身為僧寶的一份子,怎能妄自菲薄呢?可歎的是不識佛、法、僧之真面目的人類何時才能覺醒呢?

早已不是玩的年紀,也難得有玩的心情,倒是「廣學多聞為度眾」是身為人乘弟子不敢或忘的願力之一,因此謹隨緣把握「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的真理踏上朝聖之旅。「朝聖」的真意──向先聖先賢的足跡、行誼,因之生起慚愧、感恩、讚美與仿效的正念;足跡所至,照顧當下,念念的守護著成、解脫之覺,處處廣結佛緣、播撒人乘佛種的小小善行;不敢奢望未來的豐收,只求隨緣盡份不辱佛恩,不讓佛光蒙塵而己!

十五天的人、事、物,點點滴滴化為一道涓涓甘泉,細細流過心頭,那是法水長流啊?流過有緣人的耳目,洗去塵垢、看清塵世;流過有緣人的心田,甘露遍灑、種菩提苗。那種感覺是法喜、是幸福、是滿足的,坦誠的交流中,感到人心、佛性共同的光亮與美麗;佛法直指人心的奧妙,那種感覺只有你親自去實踐才能感覺得到。

雖然,有時是一日千里的舟車勞頓、顯得搖晃顛簸,有時是夜臥座舖而非床舖;但是,保有一顆清明、覺醒的心是不增不減、不變的功課。唯有身做佛事、口說佛法、意念常與覺相應,才能上對得起佛陀恩師、下對得起施主;內無生可、外無愧於眾生。六根的作用不在分別山川大地的壯麗、美好,而是尋尋覓覓一張張宿俱善根有緣的臉孔;五蘊不僅僅感動於外在寺廟建築的宏偉,而是更深刻的感受歷代聖賢們努力過的足跡,那數不盡血淚斑斑的痕跡,遺忘在千百年來歷經成、住、壞、空的滄桑史上;那曾經擁有的光輝與榮耀,刻劃在開山鑿石之後影現的壁畫、石窟、佛像、建築...等等的容顏上。可佩服的是人類的智慧與勇氣呀!那智慧是源自於佛菩薩無量慈悲的加持吧?那勇氣是為了解決人類重重的苦難而生的吧?諸佛菩薩無語,卻透過導遊的口細細訴說聖者走過的坎坷歲月?

菩薩的手化為千百億工匠的巧手,菩薩的眼化為無數僧人明亮的眼,菩薩的慈悲注入每一雙奉獻者的手,溫暖著每一顆信仰者的心,佛陀的慈光與智慧在歷代高僧大德的身上展現,造就並奠定巍巍三寶之尊、繫三寶之基於不墜。只因為慈父如佛、悲母如菩薩,不忍眾子女流浪三界,輪迴生死,並無時不以祂的慈眉俯視、慧眼觀照,聲聲呼喚無知的孩子回頭。那一樁樁流傳不衰、靈驗動人的故事,是菩薩不捨眾生而吟唱出的接引之歌!不論是在高山、平原、城鎮、鄉村,只要是有人的地方祂就不計代價、不著痕跡的一次次顯靈,用不同的方式呼喚著:「我兒,回來吧!回到慈父的懷抱、回到慈母的故鄉,與佛同在樂逍遙呀!樂逍遙呀!」

流浪的旅人啊!不要輕忽了內心那縷絲絲的心酸與感動,那是佛菩薩輕扣心扉的召喚;不要小看了內心那盞微羽且閃爍不定的良知之光,有朝一日那小小覺光將大放而為佛光、照耀人間。

有道是:「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九寨溝回來不看水」!然而,走過的必留下痕跡,走過樂山、峨嵋山、九寨溝、嵩山、五臺山、恆山、太原、大同、長城...縱然,有些景點僅僅那般匆匆一瞥,卻治癒了那顆思慕聖地的心,一切不再只是夢想。不論來去與否、看與不看之間,最感動人的不應該只是山水的容貌,而是人性的真面貌;好玩與否的感覺也只是緣於人心五蘊造做之相的差別而已,非關成住變幻的山光水色呀!

好不好玩呢?感覺怎樣呢?那就看您;會不會玩?怎麼玩?還有和哪些人玩?用什麼樣的心情去玩?抱著什麼樣的心情去玩?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去去、玩玩、看看、不就知道了嗎?百聞不如一見嘛!別忘了仔細覺察,善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的感覺喲!(21期9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