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無住生心為妙用是菩薩行

大手一揮不見風

清意蘊心方覺妙

無痕留住巧智行

菩提淨法來如中

金剛經中妙行無住分:「應無所住行於布施。」即是全真上人訓示:「離一切相,行一切善」,有所行之善,但卻不留於心中,不知所濟何人?所施何物?何人所捨?三輪體空之理,亦就如上人所開示,當心遇境時應有的境地「有事沒事心中過」心中不留舊事愁」,此「愁」非一定是憂,凡一切不清淨之念,皆現愁狀。「愁果」都是妄心所生的東西,不應存於心間,真正的無住是在阿賴耶識中,善惡種子都經過淨化,真正做到念念清淨,離念修為。可比有風的作用現出,卻沒見到有風,如禪學公案中「幡動」實為「心動」一例,不染塵埃。

上人常言:「說的人不能成佛,聽的人亦不能成佛,唯有做的人才能成佛。」當心的邊垂不斷延展,當聽聞的空無垠張開時,並在深思靜悟的精進後,心就如太虛之大,不覺妄念殘影,一切都在平等、自在,不偏「有」亦不偏「空」,無執「真」亦無執「假」,知萬法因緣合和而成,得以看清宇宙的真實相,便是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無住而生心。「心」能成萬法,故在心未淨化之前,無疑都是靠經驗所累積成為見解或聰明才智,其實那也是一種執著,一種知見,唯有在「離見」之後,在用於所對待的「事」「理」上,才能圓融無縛,隨緣不變,取之虛空而不見其取,當眾緣超昇才知妙哉!巧哉!如同金剛經莊嚴淨土分第十一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引法入心,啟出自性,達到不生不滅,清淨如來。

無住所生之心即是真心平等、大愛、清淨自然之心,念念皆在自性中,需用之時,法就成,那麼大慈大悲必會隨心而行於外形,讓眾生感受,顯示巧智,現出妙用,度無明囹圄之苦。所以在菩薩的心中,只是存乎真心,為使人去除妄心,用性內之法來改造因緣,讓惡緣轉善緣,使眾生離苦得樂。所以將虛空中的智慧用於緣境就產生妙用。菩薩殷殷切切、汲汲營營為的也是眾生,無一己之私,發長情大愛心,自度且度他,共登極樂。

修行的過程,好像在尋找敲醒心門的一句話,諸如讓高僧受用而悟道的「萬法因緣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再再提點修行者的智囊。而其中最需要有聽聞的空間,若連整句名言都未聽完就妄下斷語,只能廣修德福,俟福報俱足,這臨門一腳的警世名言才有可能悟到菩提初地。

例如眼見一隻遭車禍撞死的小狗,母狗遲遲不忍離去,時而企圖舔醒小狗的景象,您如何思索!是覺得「母愛偉大」,亦是「人生無常」,還是「眾生皆有佛性」,或是「萬法因緣生」,緣滅即緣生。每人參悟不同,但都因生活即禪而處處得悟玄機,在境的背後,人們的愛心會掩藏牠,善心的人會接予母狗,慈悲的人念「阿彌陀佛」,菩薩則安住生往者之心,使其提昇至不生不滅之地。

所以上人「以無住生心為妙用是菩薩行」,希望在後學淺薄的啟波中,您能將文字般若轉成觀想般,「用心體會」想必可智泉慧湧,悟至道之深處,僅此共勉之。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婆提薩婆訶。◎日志(23期9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