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展更寬廣的心靈視野

人心要淨化、大地要綠化、環境要美化、醫療普及化、教育全面化、生活科學化、人生藝術化、佛學學術化。人間一切困境之解除,原非外在環境的簡化與逃離就可以達到,而是要開展一個更大的心靈視野,若果,心性上有稜有角,視野便會有死角,就是說明:一個人若只是照自己的個性做事,最後的結論一定是痛苦,如此,便不能真正的睥睨人生,而且容易讓挫敗所戕傷。

現代的社會是一個極端物化的世界,世人所看見的往往是很表相的東西。我們若懷抱著對社會的熱情與滿腹的才情,或許招來的是一雙雙質疑與不以為然的眼光,但若是我們身著華服坐名車,就能讓人行注目禮,這等功利社會,淡涼的世態,常會讓我們心靈無處安放。因為所有的人都會把鑽錶華廈,當作是人生追求的第一個目標,而失去了心靈空間去評估人生真正的價值以何為最?失去了如何在平常的生活條件中如何活得坦然自在,不知道在權利名位之上仍有一些可追求的事物,它們或許是文學、藝術,或許是文明、文化或是宗教....那麼名位權利、物質條件在心靈的對照下,則往往會顯出它有限跟欠缺的一面。

因此,並不是說物質可憎,而是要與心靈二者並存,人人都要知道心靈開展的重要,如此,我們便能在順境時,知道如何運用人生,在逆境中,也可以平服受創的心靈,不會被挫敗所阻,不會被名利所惑,不會在物化中屈服。

雖然,這世界有著空氣汙染,人心墮落,欲望橫流,冷漠敗德種種缺失。但,若我們有顆更寬廣的心,便能用慈悲去包容一切,心若能清淨,就可以在悲歡中看到世界的美麗,因為,最清淨的心靈是被淨化過的心,是被憂歡洗鍊過的心。

人必需懂得惜福與懷著一顆尊重珍惜的心,惜福便是愛惜物力、人力。若我們沒有具備一顆感恩柔軟的心,我們便不懂惜福、尊重為何?所謂天生萬物以養人,今天不論我們有多大的成就,除了慶幸自己的努力有所回報之外,更要感恩的是天和地。感恩天地所賜予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切資源。因此,我們的成就是天地所賦予這個良好的環境,可是,捫心自問,我們回報給大地的是什麼?山林的濫墾濫伐,土石流的崩塌...,這些所有威脅生命的危機,都是大自然的反撲,都是怒吼,是對人們發出的最嚴厲的抗議。所以,為了我們的萬代子孫,請別再讓青山綠水掩面哭泣,讓我們還給翠綠大地一片生機盎然。

在這個社會中隨處可見的是貧病交迫及一些弱勢團體的頻頻吶喊,如果,社會對於少數弱小者,被遺棄的人能夠多付出一些愛,關懷與責,就會減少許多不幸的人走上悲慘的道路。也許有人覺得這樣子的付出並不見得能為社會帶來多大的改善,但是,無私的奉獻卻是一種自我價值的肯定。所以,這份奉獻的熱誠不應被現實所淹沒,這份純真的情操,不應隨世界的黑暗而轉動,因為,在熱情埋種的時候,我相信,埋種的人與被埋種的田地,同樣能感受到人與天地的溫情。

我們應當瞭解每個人在世上皆有其意義,只要珍惜就能創造其價值。尤其,我們都知道現在的莘莘學子所背負的升學壓力何其沈重,家庭、學校、社會上所賦予他們的神聖使命,把書讀好,卻忽略了其健全的人格培養,所以,也養成了許多人文憑至上的偏頗觀念,乃至於很多父母努力栽培子女有所成之餘,同時也失去了他們。所以,人格的建立,心靈的滋潤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門學問。也只有正確的人生態度,我們社會未來才有希望。

生命裡有許多的感動,這些感動若能提升到智慧的啟示,心靈的昇華,感動便能長存。我們心中也有許多感情的油芯,卻必需靠外在的因緣點燃,來使生命煥發最大的光熱,而不僅是滿腦子想著如何賺更多的錢,如何來享受生活,而逐漸走向荒淫、放逸、奢侈、自滿之路。其它的,什麼都不知道,如此,怎麼能讓自己胸襟遠大,志節高超,不失去熱情、血性與情操呢?又如果,這些都不存在,那我們的社會又如何能達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呢?

人活著,要知道「道理」,更要追求真理,因為,只有真理才能傳承一切的道,道由人來引,人以事為警惕,心靈也只有受到真理的滋潤,生命才更顯出尊貴。因此,如何開展心靈視野,所訴求的便是心靈的改革。讓每個人都活得很自在,社會便不會有惡業,因為每個人都能把自己看得很清楚、透徹,沒有負擔,每一樣工作伸手轉彎處都夠玲瓏自在。

如果,我們能夠時時檢視自我的心性,隨時做成修正,把從前的人生觀,所想竹將它轉回來再檢查一番,一個修,一個正,慢慢的寸歩,做到最後便是返璞歸真,衍生出自己本身的修持,也就是一種福報。

有句話說,聖人求心不求佛,凡人求佛不求心,一要修禪心的人需在塵中淨,本身要成道義也需要在世上成,世俗是最好的借鏡。可以帶動我們智慧的啟發,進而達到心靈的澄淨,讓自己與世界都擁有一片清明的天地。◎日淨(23期9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