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總無常 行功立德要及時

有句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也因為這殊勝的因緣,每星期四、六晚上大家把手邊的工作放下,才能由各地聚集於朝陽道場聽經聞法,互相探討自己學佛的心得,互相勉勵。

每次談起和朝陽道場結緣的經過,我就非常慶幸我有如此大的福報。以一般鄉下人的想法,女兒養到卅幾歲還不嫁,難免會說上幾句,但我媽媽告訴我:「不要為了想嫁就隨便找個人嫁,也不要在意別人的言語,結婚是一輩子的事。」我很感恩那時候我媽媽給我很大的空間選擇我自己的伴侶。和日忠師兄認識時,他已經在師祖及上人的教化之下,改掉以前所有的惡習,結婚至今快七年了,他的脾氣是愈來愈好,有時候因為我的疏忽而想找藉口為自己的行為解釋時,他反而安慰我說:「平時工作太辛苦了,疏忽總是難免的。」聽他這麼說,他的善解人意反而讓我感到慚愧,心想為什麼人在做錯事時的第一反應,都是急於找藉口掩飾自己的過錯,而不是反省自己的行為呢?此時的我突然領悟到「勇於承認自己的過錯,才有改進的機會,也唯有如此,才能去除我執心,而且人際關係也會因此越來越圓通。」互相體諒是夫妻共修的好處之一。

因有著這麼殊勝的因緣,我體會到八歲以前的我是懵懂無知的,從八歲至廿五歲的求學過程中,所接觸的環境除了書本外,學校偶而會安排到孤兒院關心孤兒們的生活,但也都是走馬看花。從廿六歲至卅一歲的事業期,除了上班外,下了班不是逛街就是和同事、同學討論這一季最流行的話題。在接觸了朝陽道場及慈善功德會後,我才驚覺到我一生中最精華的歲月竟是空白的,回想卅一歲以前除了上學上班外,竟想不出有任何事是值得我回味的,生命如此的乏善可陳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年輕一代講究青春不要留白,所以一再地舉辦郊遊、舞會等活動,在當時或許會感到生活很充實,但十年廿年後回味的決不是這些。幸運的人會因感到生命的流失而趕緊行功立德,真正地充實自己。就像我,雖然流失了一生中最精華的歲月,但我慶幸卅一歲這一年是改變我人生的幸運年。未來的歲月及全新的人生觀等著我去開發,希望我們大家共同攜手,盡我們一份心力,創造一個人間淨土,「過去行菩薩道的日子我來不及參與,但未來做菩薩的日子必定有我。」希望我們以此共勉,做個真真正正的活菩薩。

從進入道場至今,不論是在學修的過程中內心起了障礙或是事業上遇到挫折,或是個人的喜怒哀樂,只要是同修們知道了,莫不全力的加以安慰與鼓勵,甚至付諸行動幫忙處理事情。所以從我剛進入朝陽道場,就深深感覺到我們的道場就如同是一個大家庭一樣,有著一股令人感到溫馨的親和力。而上人就宛如是我們的大家長一般,對我們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深深期望,也就是希望我們能成佛成菩薩,即使子女們時而懈怠,時而退轉不精進,上人亦不忍加以苛責,總是用最圓通的言語來教化弟子們。在我徬徨無助、心情低落時,適時地開示,指引我繼續行菩薩道,並時常告誡我說「障礙是自己內心所產生的,苦也是自己集的,所有的障礙都是要成就我們成佛成菩薩的,更不要因為別人的一言一語而斷失自己成佛成菩薩的路。

我們遇到不如意的事時,只要上人得知,都會不厭其煩的為我們講解人生的道理,但當我心中煩悶又不想凡事都去叨擾上人時,我會不知不覺地走到佛菩薩面前,瞻仰師祖、佛菩薩的莊嚴法相,一方面平靜自己煩燥的心,一方面懺悔自己的業障深重,重到不知珍惜及受用上人所開示的法語來化解累世的共業緣份,才會有如此多煩雜的事。我心中常想『菩薩啊!您參透了多少世間俗事才能有如此莊嚴的法相呢?芸芸眾生為何一再追求人死後帶不去的東西呢?』。而我這業障深重的凡人又要如何超越及了脫生死呢?無數次發自內心的疑問,我並不奢求答案,因為我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誠如上人所開示的『沒有逆境如何提昇我們的境界呢?沒有考驗又怎麼知道我們的「行」有多深呢?所以不要怕逆境,更不要怕考驗,因為通過一次逆境的考驗就是一次提昇,也就是離菩薩道越來越近了。』佛菩薩是慈悲的,即使我們滿身罪孽,只要我們誠心悔過、去惡揚善,佛菩薩都不會嫌棄我們、放棄我們,我們又怎能自我放棄呢?所以即使在逆境中,我們更要堅定自己行菩薩道的信念,完成累世以來我們未能完成的聖業。

這段日子以來,我更體會出人生是苦短的,我說的苦並不是指日子過得不好或是怕吃苦。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由此可見,太過於安逸的日子容易使人安於現狀,無法激發我們的良知及潛能,所以遇到困境不是真正的困境,而是激勵我們發揮良能的原動力,因此不要怕考驗,不要怕困境,怕的是我們這顆心為「境」所轉。

最近因為身體的不適,更加令我體會出生命的無奈,生老病死都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也因此更加強我對修持的信念堅定不移。人生無常,生命亦無常,今天我們如果不趕緊行功立德,怕的是有朝一日心有餘而力不足了。願我們在有生之年,大家可以攜手共同創造朝陽慈善事業,使這個利益眾生的事業體,能推展擴大至社會各階層,就像上人所講的包括慈善、醫療、教育、文化以及淨化人心等志業,使眾生得到利益的層面更廣,也讓我們的生命真正不再留白。◎日持 (24期9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