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淺釋(五)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色不異空是佛陀對凡夫講的,因為凡夫都著相著有,認為一切萬法都是實有而貪得無厭,因而說色不異空,以破凡夫對有之執著。因為眾生就是費盡畢生精力,爭名逐利,到頭來,由於五蘊四大之肉體色身壽盡離散而滅亡,最後還是一場,反而臨終隨業受報,枉受輪迴之苦,太不值得。

空不異色是對二乘人(聲聞、緣覺)說的,二乘人已斷我執,認為凡夫因執著肉體色身為實有而為物所使,造業受報,生死不。故必須遠離這個色相,故破有守空,斷我執。二乘人斷我執、破見惑,了分段生死,不入六道輪迴,但因認為有法可修,有涅槃可證,有果位可得,法見未除,執守偏空,不得究竟,所以佛說:「空不異色」而度之。使他們知道空和色沒有兩樣,不要執空廢有,而破除法執,圓證菩提。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一切法雖千差萬別,但都是我自性所生,由我心識所現,色相既由自性所現,那性與相本來就是一體,性(空)即是相(色),相(色)即性(空)。性即理,相即是事。事由理生,理由事顯,故離理(空)無事(色),離事(色)不能顯理(空),可見理事本來就是圓融一體,並無二致。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是佛陀為破菩薩對色、空尚存二見而說。

緣起所生法虛妄不實,當體即空,故色與空本來就是一體,不能分開。所以佛陀教我們認清真理,不要把色和空,性和相誤認為大體相同的兩樣東西,而去追逐企求,以致誤入岐途。

我們修行的人,要真正瞭解色和空不二的道理,也就會明白大乘佛教的空,也不是小乘人的偏空,而是中道的妙有真空,因為緣起誰法,當體即空,所以相也虛妄不實,了不可得,因此,我們對一切色相不可執著,也不可過份追求,以免患得患失,不能成就。

為什麼叫妙有呢?山河大地,森羅萬有,一切色相無不是自性的顯現,一切色相就是你自己。「一切唯心造」一切萬法既是我自性的顯現,吾人就不可在色相上去妄作分別、不去執著,而要隨緣起用,不取不捨,這就是妙有。我們要把空不二的道理真正弄清楚了,見相即是見性,就可以透過一切色相見到本性。

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實,當體即空,而如來的佛性是無相的,為肉眼所不能見,所以要見到本性一定要透過虛妄不實的色相來看。如何看?就是金剛經所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你一定要在諸相上看透它的虛妄,看透這些相的變化無常,當體就看出它的空相,而不執著為實有,那你就見到了諸法的本體,也就是諸相的自性真空。所以只要悟到了諸法的本體─真空妙有的道理,那見相就是見性,見性就是見相,就可以由真如本性而起無量的妙用,任運自在而圓證菩提。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受想行識四蘊雖然是心法,是無相之相,但和有相之色相同樣是因緣和合所生,也是虛妄不實,而且也是佛性所現。色蘊既破,受想行識四蘊也隨之而破,所謂一法破,法法皆破。依此可以類推,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就是空,空就是受。想不異空,空不異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不異空,空不異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識不異空,空不異識,識即是空,空即是識,故云:「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日能(25期9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