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淺釋(十一)

無智亦無得

心經係離相破執以顯真如自性之經典,故一開始佛陀即指示凡夫應先破除對五蘊虛妄法之執著,即以離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以破遣色蘊色法,斷貪瞋痴慢疑之思惑,除煩惱障。並以離四見來破除受、想、行、識四蘊心法,以斷迷心見惑,除所知障。如此,五蘊皆破,見思惑皆斷,證得我空、法空,徹見諸法空相,見到諸法畢竟空之本來面目。

佛陀進一步開示,真空實相乃萬法之本體,那是畢竟清淨,無一法可得,不能以文字、語言或思惟可以表現的,而應離一切相、心無所住,始能澈見空性。故對迷心迷色之眾生,應觀空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三科虛妄之世法。對小乘則破四聖諦之執著,而緣覺聖人則應空去十二因緣之流轉及還滅。菩薩則應空去所修六度萬行能觀之智,及所觀之理,故說無智亦無得。

無智的智是指能照見五蘊皆空的般若妙智,無得的得則指般若妙智所觀所證的理體。所以智是能觀的智,得是所觀之理。而「無」是空,是破除執著的意思。無智亦無得,是能空之智,與所空之理,皆「能所雙亡,智境俱泯」之意。

菩薩所修之六度萬行,係以般若為主,般若為六度之首。大智度論云:「五度如盲,般若如眼。」六度以般若為導,可見般若賅括六度,所以破遣般若也就是破遣六度。

菩薩修六度萬行諸法,以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瞋恚,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散亂,智慧度愚痴。菩薩行六度,若執此六度,認為有法可修,有般若智可得,有眾生可度,有佛果可得,心中執此六度而有法執,心即不空淨,就不能得到究竟涅槃。故佛說無智亦無得,以明示諸法空相中,無智亦無得。

也就是說,在真空實相中,雖廣行六度而無行六度之見,一法也不執,不執有六度可行就是無智,無果可得,無佛可成,就是無得。

佛法是治心病之良藥,佛說一切法,目的在治眾生之心病,病癒則無需再用藥,亦如「渡河當用筏,到岸不須舟」之意相同。當行者了悟萬法皆空之理時,自然會悟得清淨妙覺的無漏智得,皆是吾人真如自性的顯露,既是本性中所具足,又何嘗有什麼智,有什麼得呢?

下面故事印證無得才是真得之道理:佛陀的弟子當中周利槃陀伽是一個十分愚鈍、記性奇差、無法領悟佛法的人,故被趕出僧團而在一棵大樹下悲傷痛哭,適佛陀路過問其原因。周利槃陀伽說:「世尊,我實在太愚笨了,您教我的四句偈,無論我如何用心背,始終記不住,我恐怕無緣成為您的弟子,所以才傷心流淚。」佛陀聽後對他說:「凡是愚笨的人,都不會承認自己愚笨的,你既自認愚笨,表示你並非真正的愚笨。」佛陀說完就交給他一把掃帚並告訴他:「你負責清掃精舍,掃一下就念一句「掃塵、除垢」。

周利槃陀伽很快樂的接下這個工作,每天很認真的執行掃地的工作,而且每掃一次,口中即念「掃塵、除垢」,心中除了掃塵除垢,別無雜念,雖受其他弟子之嘲笑,仍不在意。

三個月後,他發覺掃帚髒了,身上也髒了,心地上更髒了。剎那間,心中靈光乍現。於是,他將自己的「心」比作「地」,把心中的煩惱視為地上的塵垢,每掃一次就觀想將心上的塵垢清除一次。最後,他智慧大開,大徹大悟,終於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知道周利槃陀伽開悟之後,即當眾宣佈:「所謂開悟,並不是要記很多經義或偈語就能開悟,若能用心修持,即使只是一句經偈的徹底體悟,也可以體解大道。你們看周利槃陀伽手持掃帚,心除塵垢,用功日久,煩惱塵垢悉除,現已證得阿羅漢果。」

周利槃陀伽在佛陀教他誦念『掃塵、除垢』時,心中並無想到誦念它會「有所得」。正因他不存有「得」之心,才證得阿羅漢果,可見佛法中一切清淨無漏之智得,都從無求無得中顯露出來。若執著有我有法,有修有得,必然無法證得諸法實相,自性也自然不能顯現。所以修菩薩道的行者,必須離一切相,心無所住,更不可有所得之心。◎日能(92.10.01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