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上人開示【明心生般若 成功共此時】(1)

各位貴賓、許前縣長、林校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阿彌陀佛!很高興有這個機會來到雲林環球技術學院,今天所要講的主題是『明心生般若,成功共此時』。「共此時」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另一涵義就是教我們馬上放下的意思,「放下」這個名相對佛學陌生的人,可能較聽不懂,這裡說的放下,不是指把東西放下,而是指心靈上的解脫。成功,相信大家都聽得懂,成功是每個人一生最大的願望。爸爸的希望、媽媽的希望都是要我們成功。今天各位同學就讀於環球技術學院,也是為將來的成功奠下基礎。

從古至今,成功的例子很多,但是成功與失敗的定義,有時侯世人無法瞭解其真正的意義。我們常說「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何謂勝?要具備什麼條件?其實這也都是自己內心的作用。因為自我(本我)的潛在意識產生妄心,無法降伏,無法超越自我(超我),超我也就是佛教說的無我。

很多人得到名聲之後,沒有超我的意識型態,從名中取利,這種情況不能謂之成功,反而是徹底的失敗。例如英國王子愛德華八世(溫莎公爵),因他不愛江山愛美人的行為而改寫了英國歷史;菲律賓前總統馬可仕在領政時,從名中取利,也就是所謂的貪污;菲律賓前任總統艾斯特拉達任職二年半因涉及貪瀆醜聞而下台。這些例子都是因為妄心本我之潛在意識沒有經過淨化,所求到的名不是真正能永垂青史的名,這種存有本我意識的名,終有一天會遭受最徹底的失敗。所以說,大家一定要超越名利,做到超我的境界,才能謂之成功。

超我的方法,我們可以下面幾個人為例:釋迦牟尼佛提倡真理,本著慈悲心,教化世人不要著相,瞭解六道眾生不明白因果關係而造無量因緣無量業,因而來六道承受無量的困苦,教導我們離苦的方法。有些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認為拜神拜佛是一種迷信,又說:「先顧肚子,再顧佛祖(台語)」。我常常告訴同修「佛祖需要我們照顧嗎?」佛祖因六道眾生可憐而發慈悲心,看到娑婆世界眾生造無量業,受「生老病死、愛離別、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苦」無量的苦,無法解脫,因而教我們解脫的方法,但我們卻無法相信,認為拜佛是迷信的行為。其實,釋迦牟尼佛不僅是一位教育家,也是一位大醫王,眾生因自己的妄心無法降伏,所以每天都在生病,卻又不知病因在何處?所以說,在這當中又造了無量的業障。釋迦牟尼佛以佛法真理的藥方,救濟世間苦,度化眾生出離苦海。

唐朝的玄奘大師是一位宗教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教育無量無邊眾生,利益眾生離苦得樂,讓不和合的家庭能和樂,夫妻之間感情不睦或不孝順父母的人,在聽到玄奘大師的道理之後,有所改變,也改善了彼此之間的關係。玄奘大師在講經的過程中發覺經典的殘缺,而發願前往印度取完整的經典,利益更多的人。因其一正念,萬世留名。目前在兜率天宮內院等候彌勒尊佛於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返駕慈航再來度化眾生。

文德武聖之所以能垂名青史,是建立在超越自我的境界上。人之所以為凡夫俗子是因為無法相信、無法超越這些道理。唐朝的丹霞禪師,其智慧超人,有一天,他正在進京趕考的路上,遇到一位出家人,出家師父告訴他說:「考官不如選佛。」丹霞禪師聽了之後馬上開悟,找明師皈依。他的一生也教育了無量無邊的眾生,這也是一個超越自我成功的例子,非常值得我們讚歎。(93.04.01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