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味如如 一動即非是菩薩行

法露實一

味不更動

如扣響即

如諦絕非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無雜法義品云:「是菩薩摩訶薩如實了知靜慮無量無色定等諸三摩地及一切法皆無實相,皆以無性而為自性。』說明菩薩在因地修行靜慮時,在各種三摩地之修習,不管是達到無色定等四禪八定之境界,要在境界中,都能如實的知道「一切法皆無實相」,因為都是因緣所生之有為法,定中所現之種種「輕安」或「光現」或「佛現」等等都是因為有其因而成其果,皆是以「無性」為其「自性」,但是經中又接著說:「不應以無相法味著無相法。亦不應以無性為自性法味著無性為自性法。』如果要依無相法門這種法的本味,而起執著於無相的方法,認為一切皆假,根本無相或是以無性為自性的法味,而執著於無性本身就是自性的法味,那麼不是真的達到無相或是真的了知諸法之相。而其中重點就在於「執著」與否,因此後者即談「由不味著三摩地故。是菩薩摩訶薩終不隨順靜慮無量無色定等諸三摩地勢力而生色、無色界。』就是說,菩薩因為不執著這樣的境界相,而不會因靜慮之甚深定力而生於色界或無色界;換句話說,就能如前一品《無相無得品云》:「是菩薩摩訶薩行無性為自性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圓滿菩薩道。』

『菩薩摩訶薩住異熟法菩提道中,要能圓滿般若波羅蜜多,是因為菩薩摩訶薩先不攝受一切法故,於一切法無所得故,為諸有情無倒宣說一切法性無攝受故。所以,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由離諸相無漏心力,能於一切無相、無覺、無得、無願、無作法中,圓滿般若波羅蜜多,亦能圓滿諸餘功德。』也就是說,法的本身並不是要我們去執著,菩薩對於法的看法是如如不動的,在從初發心至安坐妙菩提座之中,有行六度、三十七道品、八解脫、四無量、九次地定、十遍處等等無量諸餘功德法,雖於一切無漏無差別法中,施設如是諸法差別,卻能於一切無雜無相自相空法中圓滿之,而且基本上法並無自性而變動,根本就是如如的,所以菩薩必須了解「法味如如」,只要一動念頭去執著,也就有可能執著一切菩薩摩訶薩行,執著無忘失法,執著於恆住捨性乃至執著諸佛無上正等菩提,那麼就不是真正如實真知法味,當然就無法在世世常行菩薩道成就無量善法中,於受生死的當下不為生死過失所染。

所以依【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云:菩薩知是三昧無相無所有性,於無相法不受無相法味、無所有法不受無所有法味,則不隨禪定力生若色界、若無色界。但是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中又提醒說「菩薩摩訶薩為滿一切眾生法味,為他說法;聲聞獨覺但為自滿己身法味,為他說法。」菩薩與聲聞乘不同處就是為眾與為己之別,不因為菩提道難行而不行,也不因貪佛之色身相好而執著諸功德善法味,因為這些都是一種執著,都是障道的著念。因此,菩薩必須知道「一切無所得」之理,就是於如是一切法,無行、無得、無說、無示,那麼就能入菩薩「正性離生」,得「無生法忍」(忍為智慧之義),就是能達到「不退轉菩薩」,那麼菩薩在從一世界至一世界,利益安樂無量有情時,將具諸世界嚴淨之相,能自攝受隨意所樂嚴淨佛土,就能隨意的遍行「莊嚴佛土、成熟眾生」之悲願。因此在【金剛經】無得無說分有言:「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如果說法味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麼,根本沒有定法名法味,但是卻真的在成就聖賢之道時,需要具備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有無上正等正覺的法味,卻不執著得此法味,也就是先前所說的不受,那麼就是真的無為法,才是真的具備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種不是法也不是非法的概念,非常甚深,是不可取、也不可說的,那麼就是如來所說的法,不可著取。

舉例來說:我們在煮菜時,要切紅蘿蔔,我可能切成絲、片、塊等。而依照所需的樣式,可能使用的工具為刀、剉纖用具等,而手法可能用直切、斜切或滾刀等。所以要煮一樣菜出來,必須具備種種之因緣和合而成,也就是金剛經所談之「一合相」。其中若我們探討之目標為切法,則直切及滾刀之方式即是完成之方法,也就是「行法」,是一種法相(偏於緣而說,類似心法);而因此法所切出的絲片塊,就是所謂之法相(偏於結果而說,類以色法),而其本體皆是紅蘿蔔;若我們探討之目標為所需工具,那麼刀與剉纖用具也是一種法相(亦是偏於緣而說)。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能清楚明白看到絲片塊的時候,就可以得知其源出於本體之紅蘿蔔,它只是因為「因緣」而變成這般的相狀的話,那麼我們會在相狀上打轉。而若我們有所執著時,這個絲片塊,便是「我執」,這些直切或滾刀模式就是「法執」;刀與剉纖用具也是「法執」。又若就目標說,如果我們今天要煮一道菠菜,你的配菜紅蘿蔔可能切片會較好;如果要煮玉米濃湯,你的配菜紅蘿蔔可能切丁會較好;如果要與豆包一起滷,你的配菜紅蘿蔔可能切塊會比較好。所以,這些切塊、丁、片,都是一種法相(行相),絕對不可以說切丁或塊或片,哪一種較好,而是要看你要煮的是什麼菜。也就是說,切片、塊、丁它的法性是平等的,只是今天你的目標是要煮什麼菜而符合所謂的「契機契理」性,本身片塊丁所需之法(包法工具及切功)並無好壞之分,絕對不能切片的說切塊的不對;切丁的說切片的不如法,因為它們的法性平等並無差別,而其整個完成的過程就是法味,事實上並無如一的過程,卻有相同契機契緣的法味,當然它的本身是如如不動的,沒有定法確似有定味(當然也不是所談的蘿蔔味),而我們又應不受此味,如如行之,從「行」的前至後皆在如如中,就是真知所謂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如【六祖壇經】言:「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而在運用法的同時,就如同扣鐘一樣立即會響起,這個法味是同時產生的,就是【六祖壇經】中所述,「直下便是,動念即乖」,當下契機契緣味即是,一動就不是了。所以,玄空法要中說「無住生心為妙用」,這個妙用就是不可言喻的甘露法味啊!

所以,在我們修學的歷程中,知道法理,一定要在生活中應用出來,才是真懂,否則就只是「口口說空」卻「行在有中」,永遠只是把佛法吹成嘴上塵,沒有辦法契入真法味,更不用說要悟當中甚深的不可議思的部份,因為要體會「無我」,若不在生活中為眾生而作,哪裡能先知「法住智」而得「涅槃智」呢?自己無法在生死流中出入無礙,又哪裡能幫助眾生成就呢?如果生命的相續假合性你已經知道了,並且也知道六道輪迴的真實性,那麼你還要在其中攀緣多久?受苦多久呢?沒有人可以騙我們,只有自己騙自己,自己所發的願也要自己去完成,自己造的業也要自己去承擔,這一切都是無可替代的。如果願意的話,讓我們一起改造未來的命運,去承擔生命中不可不承受的共業,再結合更多大慈大悲的菩提心種,共同轉化暴戾、賭色和闇夜的人生,成為嚴淨的菩提道生。不要輕視自己一個人的力量,也不要高慢自己,以中道心而行。只要開始,結果自然成。互勉之!◎法一證常源(93.07.01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