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心常樂 不求品自高

許同修戶大德,住在台南縣仁德鄉。民國八十五年因其獨子車禍死亡,遺下七十一歲的母親及二子一女。而同修戶的獨子也早已和媳婦離婚多年,因此家中經濟困難。本會每月贊助二仟元,白米十公斤,一直到九十年六月終止。

全真上人常開示:「萬法因緣生」。許同修戶大德,因家庭上有困難而接受本會的關懷幫忙,也是種種因緣的和合。她年邁的身體卻要來扶養二位小孫子,生活上的困苦是不可言喻的。但義工們在和同修戶互動的過程,卻很少聽她有任何抱怨不平的言語,當然有時也要忍受外來不善意的言語批評。她只有常說的一句話:「有能力就回饋社會」。從她的行為,我體會到「在逆境當中,使自己有平和之心」是多麼的重要。更感恩的是,許同修戶在面臨困境時,她感受到及時行善的重要,所以除了她自己,連她女兒也一起加入朝陽慈善功德會的會員,成為朝陽的一份子,即使面對經濟困境,她仍覺得自立行善比什麼都還要重要。因此九十年六月她提出終止對她們的關懷贊助,轉而給更需要的人。這種從受轉為施的行為,正是上人教導我們的法語「能捨能容能覺能行是菩薩行」,行善事不是等我們富有了才能做,而是有心即能行,這是心念的轉變與提昇。

俗語云:「行善之人,如園中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生」,許同修戶因懂得施比受有福,她的家庭也因她心念的轉變而提昇,充滿了祥和快樂,我們更祝福她事事如意。

和這位同修戶互動過程中,許同修戶從接受贊助到如今,母女一家成為本會的會員,使我們學習到:一個人在面臨任何事物境時,若能體會到「事能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就能感受到一切悲喜由心所造,那麼不論是行善事或作義工,就會有更深的認知和期許。就像許同修戶大德的轉變和善行,值得大家學習和尊敬。

藉此一隅,祈望不管是功德會的義工或是同修戶大德,都能發心當個快樂的朝陽人,一起為自己也為眾生植一淨土福田,而達到萬德圓滿的琉璃世界。◎玄鈞(93.07.01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