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空妙法之體悟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向大家報告我來朝陽道場的一些心得和感受。每一次的感受都不同,但可以確定的是一次比一次高興,為什麼呢?因為我體會感受到,如果沒有一次比一次高興的話,表示我都在原地踏步,就枉費上人一直以來的牽引和帶領。

在道場,上人經常教誨我們:「我們經常處在貪瞋痴慢疑的心識中。」而很多法師也常提到貪瞋癡三毒等。可是,走修行這條路最容易發生,也是我今天要提出來和同修們一起思考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在修行或做義工一段時間後,會發生兩個問題,一是慢、一是疑,因為有慢疑產生的時候可能就會發生退轉心。以「慢」來說,可能會認為時間還很長,今天不來道場,明天或後天都可以來,這個月沒來,下個月可以來...,就這樣一天拖過一天。

人生無常,怎麼知道自己還能看得到明天的太陽呢?所以上人常教誨我們:很多人在臨時發生緊急或不如意的狀況之下,常會說若早一點來接觸道場聽法有多好啊!人因為有「慢」心,所以認為行功立德之事,今天不缺我一個,明天再來吧!下次還有機會,所以延宕行功立德的好時機。我們應該抱持著今天不做,明天是否能做是個未知數。世間雖然有很多痛苦存在,但是否人家就願意讓我們救助幫忙及關懷呢?我們錯過了這個機會是否還有下個機會?上人告誡我們說:「人是隨業力而轉。」當因緣具足時,就要面對這個業,業力是無法改變的,只能在我們有生之年多做一些好事,諸如行功立德之事,才能轉惡緣為善緣,重業輕報。

記得我第一次追隨上人和同修們到金門結緣,飛機卻因天候不佳無法順利起飛。這是一個例子,我們想行功立德,但飛機不飛如何飛越浩瀚大海到彼岸?這是啟示我們當下若不把握就會喪失很多機會。再比方說,今天當我們有機會去關懷一位想自殺的人,卻因為「慢」心,認為明天或後天去還來得及,結果本來可以救助的生命,卻因此而流失了。反之,若早一點去關心他,也許救了一條生命,渡了一個人,是他一生中的貴人。由此可見「慢」對我們影響很大。像我有時候難免會想:從虎尾到楠西好遠啊,下次再去吧。可是一次又一次就會退轉,所以說「慢」有時候是我們的願力的敵人。

相信很多同修和我一樣,剛和上人結緣時,上人都會告訴我們說:「若要改變因緣,一定要找一個有法可依的道場趕緊修行,靈性才能提昇,讓惡緣轉善緣。」以我是個初學者來說,心想道場在那裡?我不諱言當初來道場時,心態上只想著如何趕快找一個法門,讓我快一點脫離現世的苦,當時的心就是安住在這一個境界裡。相信很多同修也是在痛苦的環境中才尋找到這裡,以求解脫之道,想法都是一樣的,想追求一個世間的方式去解決,但,當我們走到一個程度,以行功立德的過程來說,如果遇到境可能就會退轉,以我本身來說,民國八十八年九二一大地震和九十年的桃芝颱風等,在這期間,竹山、鹿谷方面的路線,我跑得很勤快。可是,當這些事情告一段落時,我反而無所適從了,也懷疑過到底是為什麼。後來,才想通我只是在追求一個世間法來解脫而已,追求當下能讓我急速解決痛苦的方法。因為沒有用心,所以「疑」產生。

相信很多同修也和我有一樣的想法—什麼是「玄空法門」?法在那裡?就因為有這樣的想法,才會思考探究也才有一點結果。一般人來到道場都犯了一個通病,那就是想追求上人的神通,希望在這麼苦的環境下,上人能趕快告訴我們一條解脫之道。例如負債很多,能否有一個法門,讓我們明天就能夠賺很多錢把債務都還清,助我們跳脫痛苦。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心中的「疑」產生了,就有「法」在那裡的疑問。其實,因為我們的不用心,所以不知道法在那裡,「法」上人早給我們了,上人的每一句法語都是法,希望以妙法徹底改變我們的思想,這麼好的法就在我身邊,為什麼沒有及早體悟到呢?

我曾經到過很多道場,而道場的同修大都是女多於男,這個疑問存在心中多時,直到有一次上人到虎尾道場正好講到這個現象,我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女人多嫉妒心、瞋恨心,所以容易下墮以致心生痛苦,故想要出離她所感受到的痛苦,但因沒有改變自己的心和思想,所以在事境當中無法出離,一而再地受同樣的苦。上人的法真的很棒、很不可思議,他也一直很用心地要把妙法傳授給我們,他的用心有時候弟子們往往無法體會,像用心請玄一師為我們講解論語及儒家的思想,請日能師為我們講解金剛經,這些都是很深的法門。我們在道場常看到一些上人的法語,像「有事沒事心中過,心中不留舊事愁。」聽起來很簡單,意義卻很深遠,其意境和佛法裡的空證見及大悲心絕對是相印的。以「有事沒事心中過」來說,上人教我們學習放下,慢慢去除我執,不要讓別人的好話或壞話影響我們的心識,讓三毒在心中作祟。唯有放下才能內障不生外塵不染,轉識為明心見性,覺性圓滿,才能渡己渡人,達到彼岸。而以「心中不留舊事愁」來說,一般人犯錯都希望別人能原諒我們,然而別人犯錯我們老是記得一清二楚,上人希望我們發大悲心,原諒他人,生起大愛之心,我們的心並不大,如果把愁都放在心中,愛就無法由心生出。印光大師曾說:「放下就是清淨,清淨就能自在。」廣欽老和尚也說:「沒來沒去沒代誌〈台語〉」。菩薩畏因,眾生問果,眾生常因果而對質別人,不懂洄溯到因,一切因緣隨因果業力而流轉,所以若不把愁放下心中就沒有愛,也唯有真正體悟到放下,才能離一切相,行一切善,也唯有放下才能怨親平等,生出大悲心。

上人用這兩句話包涵了佛法強調的空證見和大悲心,而我們能否體悟?今天我一直想說上人的法有多好,因為上人一直提醒我們依法不依人〈用心參悟上人的法,依照上人教導的法成就〉,依心不依法〈從內心做自我的追求〉,依性不依心〈就是本原〉;由此可見,上人教導我們的都是佛法最深最精妙。

我體悟到上人的法真的很偉大,破除疑心,所以藉著心得報告和大家一起分享,也建議以後能訂個主題,針對這次主題大家一起探討,並體悟玄空妙法的奧妙。希望大家多汲取上人的法,上人很用心,我們也應該很用心,阿彌陀佛!◎玄穗(93.07.01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