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釋 玄空法門及玄空法要(二)

【法無我著 行無我見 真妄無住 來去自如】~全真上人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會遇到很多很多不如意的事,這是外在的境,考驗著我們內在的心。金剛經講的我等四相是所取之境,四見是能取之心,境是根對塵所產生的識;心是第六意根所產生意識,導致我們起妄心妄念而生分別心和執著心。

因為八識心王〈八識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末那識、阿賴耶識〉的作用很大,往好的方面思考,凡事善解,則成就一切。往壞的一面鑽營,則分化一切。如同上人開示:善緣能成就一切,惡緣則會分化一切。一念善則心淨,就往真心這條路走,能清淨自在,置身於常樂我淨,證得寂靜涅槃,出離三界〈猶置身天堂極樂國〉。一念惡則心染,在妄心妄念的煩惱苦海之中沈沈浮浮,置身在苦空無常,無法脫離六道〈如處地獄〉,兩者是天堂地獄之別。

上人在教化弟子們菩薩行之法語其中一則是「轉識成智,離妄即真是菩薩行」。意思就是要弟子們學習佛的智慧,把八識中的前五識〈眼耳鼻舌身〉轉為成所作智〈佛成功所作一切普利眾生的智慧〉,把會產生分別及妄心的第六意識轉為妙觀察智〈佛觀察諸法及一切眾生根器而應病予藥與轉凡成聖的智慧〉;把執著的第七識末那識轉平等性智〈佛通達無我平等的道理,對一切眾生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智慧〉,那麼第八識阿賴耶識〈含藏識〉善惡種子皆已淨化,就轉為大圓鏡智〈佛觀照一切事相理性、明明白白的智慧,此智慧清淨圓明,如大圓鏡,洞徹內外,洞照萬物〉,這四智是法相宗所立四種如來的智慧。

我們把八識轉成四智,那麼心即是淨,背塵合覺〈背對著塵境,面向正覺之路邁進〉,證得菩薩佛果。反之,若是我們任由妄念妄想紛飛,無法攝受正法,心即是染,背覺合塵,無法了脫生死。

上人說:「一念一報身。」所以說要大家念念清淨的原因即在此,這一點非常重要,一念是識或是智?完全取決於個人修行的功夫了,行者不可不慎啊!

上人開示另一首偈語:「法無我著,行無我見,真妄無住,來去自如。」這首四句偈可以令修行者,外─破四相,內─除四見。能使我們破除外境所顯現的相和內心所產生之執著。

我們的真如本性就是被五欲六塵所覆蓋。所以,於外:由五識緣生六塵外境的一切相分、色法要離;於內:由心識意識等所產生一切見分、心法也要離,使外相內見俱淨,才能降伏妄心,生出真心。

因為實行無住、實修無住,才能實證全真上人開示的「無住生心為妙用」之境界〈玄空法要之一〉。我們也要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上人所開示的玄空妙法,在修行道路上,會幫助我們契入畢竟空的境界。

法無我著:不執著於相分、色法,是我空,謂之離相。

行無我見:不執著於見分、心法,是法空,謂之離見。

真妄無住:無住空有二邊,真俗二諦圓融,不住有為法、無為法是俱空,謂之離念。

來去自如:我空、法空、空空,離相、離見、離念,才能達到來去自如畢竟空、絕對空。

行者若能以上人所開示的四句偈做為修行要訣,能顯三空妙智,達到真如理體、實相無住之本體。以實相無住為心之本體是我們玄空法要之一,玄空法門和玄空法要是法法相通,圓融無礙。很多同修曾問我說:要如何以白話一點、淺顯一點的意思來解釋我們的玄空法要。其實這對我來說有困難度,我們都知道佛陀拈花微笑的故事,唯有大迦葉與之心心相印。

根據《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所載:世尊登座拈華示眾,與會百萬人天大眾皆面面相覷,無法意會佛陀拈華示眾之意。唯有迦葉尊者,當下靈犀相應,破顏微笑。

在【維摩詰所說經】入不二法門品第九:維摩詰問眾菩薩「如何入不二法門。」會中由法自在菩薩開始,共有三十位菩薩回答後,維摩詰又問文殊師利菩薩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文殊師利菩薩曰:「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文殊師利菩薩回答後就問維摩詰:「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那時候維摩詰默然無言。

文殊師利菩薩拍手稱讚維摩詰說:「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在說是入不二法門品時,於此眾中,五千菩薩,皆入不二法門,得無生法忍。

由此可見,最高的佛法都是心的成就,以心印心,不立文字,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也就是說:清淨自性,離一切相,離語言相,離文字相,平等無相。但是畢竟我尚無法體會此如高超的境界,所以也只能以個人的粗淺見解來和大家研究,以求取個人在道業上的突破。◎日持(42期9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