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淨及國土淨是菩薩行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三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纏縛』。唯正論:『心是眾善之源,是萬惡之主』。八大人覺經:『心是惡源,形是罪藪』。佛陀說:『心是去勢如風,捉摸不到的東西,心像虛空也會被外界的灰塵所污染,心像畫師善於造作各種的業,心如怨者會給我們帶來各種苦惱,心像惡賊會奪取各種善根...,所謂心似猿猴,無一時停止,意如走馬,無片刻休息,是這顆妄心的最佳寫照,也是最貼切的話。

人身難得,既得人身就要先磨練身體和心理,心理要經得起周圍環境人與事的彼此磨練。人生不如意常十之八九,只因無法忍受被人辱罵或一句不實的話,心靈上就做很大的反應,常在不知不覺中讓別人來掌控我們的心情、情緒,抱怨與憤怒成為唯一的選擇。道信禪師云:『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我們的心常被塵境牽著走,就好比風吹海浪一樣,海水總是翻攪不停。我們的心也是這個樣子,境風怎麼吹,我們的心浪就隨著搖擺。我們要在煩惱中好好調理自己,等調理得當,自然智慧明朗,無明散去。所以要常修自己的心,常向內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不是向外攀緣追求,歷緣對境,歷事練心,這完全決定於人的一念之間。

上人說:『本我意識是境轉心,超我意識是心轉境』。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汝等凡夫不觀自心,是故漂流生死海中。諸佛菩薩能觀心故,度生死海到於彼岸』。眾生因常都入色、聲、香、味、觸、法。所以無法過著沒有考驗的人生,須藉由修行來轉化心境,心靈才能獲得平靜與自在。當我們遇到任何境界都能處之泰然,不動於心,就像人在生命中總會遇到挫折,那不是盡頭,只是在提醒你該轉彎了,因行到山窮水盡處,自然得了轉身時,只要心能保持一份平常心,一份平凡的念,一切順應自然。

全真上人以平實謙卑平等無華教化弟子,為何人在世間會如此痛苦煩惱?只因為一念當中無明,貪瞋痴三毒無法遠離,因貪念和瞋恨心而造業,為名為利為愛而痴迷,所以生活在貪瞋痴三毒中。六祖壇經說:『自心皈依自性,是皈依真佛,大地眾生,卻一直被六識纏住,被三毒困住,只能迷惑於六塵中』,這顆心受到塵境迷惑汙染,都持著自己的妄心、知見、執著,常以眼界來看周遭的事物而產生憎恨和不滿的心。心靈的本性如同水性一樣,心中的妄想如同浪花的緣生,人心的苦惱又如同漣漪的泛起。如上人云:『萬景本閑,唯心所弄』。所以說天地間,沒有不平的事,只有不平的心,在人心之中,因為各有各的生活領域與知識範圍,所見所聞也各有不同,自然會造成各式各樣的自以為是,有人就有事,有是就有非,只為了爭一口氣,然而這一口氣如上人說:很多人即使不為名、不為利,只為了爭一個恭敬心。涅槃經云:『有諍說生死,無諍說涅槃』。因眾生的勝負心強,好諍論是非,而生死輪迴流轉不息,能忍一口氣,退讓一步就會海闊天空,這就是菩薩寬闊寧靜的境地。

十法界〈四聖六凡〉雖然都是由我們自心的『識』所造出來的,但是我們的自心卻也是變現十法界的唯一根源。所謂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要時常參透我們的煩惱心、煩悶心,對人善惡是非的分別心,參悟對一切境界不起分別、不起煩惱,得無煩惱心、無罣礙心,那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淨土了,若能時時保持明淨無染,則雜草亂麻不生於心田,這樣不僅美化自己的人生,也淨化社會人生。維摩詰經云:『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國土淨』。又云:『若人心淨,便見此功德莊嚴』。所以心淨即國土淨,就是要常保持心中一片清淨,那麼娑婆世界也就是極樂世界了。◎法藏證常定〈43期9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