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誠心敬是菩薩行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人生在世,一是做人,一是做事。在許多結緣的場合中,上人時常告訴大家:『先學會做人,再做事。會做事,再做官,肯定是好官。』

每個人都希望成就一番大事業,都希望能出人頭地,但如意者十之一二,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做人就要做好人、做善人。從佛法上來講,更要做大人。做事,就是要做好事、做善事乃至做大事。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學佛修行-入世的修持方法,就是要將好的都學起來,將不好的習氣都去除掉;出世的修持方法,就是要明心見性,成佛成菩薩。

初學過程中以治習氣為第一步功夫,內觀自己的習慣、毛病,貪、瞋、痴、慢、疑,用「心」轉念,用智慧照破無明習氣,用尊敬、恭敬心除去心中我慢這個大障礙。

一般人不容易察覺到我慢的毛病,要去除我慢心就要從日常生活中用心,從家庭裡做起,孝敬父母長輩、夫妻相敬如賓、手足兄友弟恭。凡事不要只以「我」為主,自我的優越感,不承認別人比自己強,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應該學習佛的精神,對人時時存有一份敬重和信任之心。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心念和行為,要常常存有恭敬他人的誠意,並且培養成為好的習慣。在貌為恭,在心為敬。君子待人是恭敬樽節,退讓以明禮,進退之間,外恭內敬,合禮合儀的態度,就是「恭敬」。

修行的人,我慢習氣未除,即使是微細的自恃心和自負心,道業亦無法成就。慢心會障蔽自己的智慧,見不到真相。釋迦牟尼佛在「妙法蓮華經」裡提到:祂有一世身為菩薩,名「常不輕菩薩」。意思就是「常常不輕視每一位眾生的菩薩」,這位菩薩無論是見到出家眾、在家眾都很恭敬、禮拜及讚歎說:「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做佛。」即言每個人只要行菩薩道,必可成佛。如是經歷多年,常被詈罵,仍不生瞋恨,眾人甚或以林木瓦石丟擲他,即使如此,常不輕菩薩依然很恭敬的對待大眾,有增上慢心的人就稱他為「常不輕」。常不輕菩薩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所以恭敬心是成就道業的助道因緣。

佛法說:有一分恭敬心,就能清除一分業障,有十分恭敬心,就能消除十分業障、增長十分福報和智慧。凡是遵守法度以自處,再謙卑退讓以待人,誠懇、恭敬心運在心中,動在境中,力行於生活中,必能將往昔所造諸惡緣轉變為善緣。佛教徒以雙掌「合十」的禮節來與大家結緣,不僅可以達到收攝內心的作用,也給人一種謙和的印象。接近良師益友,尊師重道,欲得佛法實益均須向恭敬中求。古云:「我慢山高,法水不入」。「恭敬心」無論世間法、出世間法都很需要,菩薩更是需要這塊淨土,願與大眾共勉之。◎法行證常智(44期9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