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心中歡喜 日日是好日

只要心中歡喜,日日是好日,九十三年七月十八日更是一個殊勝的好日子。選定此日圓頂,承擔如來聖業,上人賜法號法行證常智。

遠離俗緣,發願出家,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謹遵師訓,逆來順受,出坡勞動,感恩惜福,知足常樂,行住坐臥,不犯威儀,和合大眾,法行六度。

對佛教由排斥、懷疑到信仰、皈依,乃至剃度出家,是歷經十幾年之久,證明不是一時的衝動或是盲從迷信,而是一步步深入法海、法行,並且親身體悟之後的審慎抉擇。

感恩日覺師兄的引進與上人結緣,從七十九年到八十六年之間只能以「拿香跟拜」來形容,與多數人的心態雷同。每每遇到困難,就趕緊請教上人,並且只要依上人的指示,難關都能迎刃而解,譬如職場的升等、升官、出國深造、考試、小孩讀書等等需抉擇時的種種事,都來請教上人。所以沉緬在受惠的順境中,對修行的路,暨模糊又躊躇。

八十六年,家父的往生,首度令我深感“人生無常”而觸動了心靈。上人開示弟子們:「時間是止靜的,是人的生命在流失」。從小,書上都寫著時光飛逝、歲月如梭,我們也常以為是如此,但事實上是生命在流失。這種前所未聞的論點,在我無限追求事業顛峰的時刻,當頭棒喝,相當震撼。我在追求什麼呢?人生的價值是什麼?種種非職場上的感性問題,漸漸在心內深處發酵。由於日智師伯伉儷、日善師姊、日忠師兄幾位至親對上人的敬重,並全力參與功德會義工工作,也催促我想對這個團體作深入的了解。巧緣於法輪師父的邀約,八十七年首度隨著朝陽道場的同修,遠赴印度八大聖地朝聖,一路沿途所發生許多殊勝的事、物以及上人慈悲契機隨緣開示,解開心中對佛法的許多疑惑與偏見。更讓我有機會在修行團體內,從人我相處當中起觀照,體悟到人的習氣,常因貪、瞋、痴、慢、疑的累積,自然而然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來,要修正確實很困難、很辛苦,所以藉由團體生活的機緣,互相成就、互相成長,慢慢地在每一件事物當中,看清楚修行的路。

在印度旅遊中,上人也開示:佛陀在印度菩提伽耶,夜睹明星,明心見性,自性開悟說:「奇哉!奇哉!大地一切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執著、妄想而不能得證」。原來我們每個人都具足佛性,所以只要降伏妄想心,那麼清淨心就能常安住。就如上人的法語「事事執著知見出,智知見覺執著無。」

有感於朝聖的殊勝,在上人及諸佛菩薩佛光普照、佛力加被,八十八年我再度隨朝陽道場踩踏聖賢之路,再一趟二十三天的絲路、西藏尋根之旅,在我的修行道路上加碼許多,除對佛法有更深一層認識,對生命也有所體悟。當然,想好好淨化的道心也更加堅定。

承蒙諸多善緣的聚合,在八十九年七月十六日,朝陽慈善功德會在台北成立分會,上人也提示:藉由慈善功德會的參與,可啟發人人本具的慈悲心。有緣擔任分會長,也在我個人有限的福報上種植更多善的種子。在此也特別要感謝我的師兄陳教授,買了大房子,當分會的場所,給大家有機緣參與功德會的工作。

感恩台北的義工,法見師父、姿翎、紀瑄老師、煌玉老師、金菊老師、雅薰老師、子瑛、子溎、蕙如、雅婷、月玲、秋菊、魏大哥、建文師兄、新東師兄、陳教授、弘岱、威任‧‧‧。每個月的個案訪查、發送慰問金、開會等工作,大家都是無私的奉獻,而且無怨無悔合力完成。回想在那三年修行道路上,是生涯規劃的轉捩點,台北台南兩地來回奔波,坐飛機、火車、客運,甚或自己開車,每每勞煩法輪師父、日孝師、玄期師、玄應師、玄晶師等等慈悲接送,才得以順利參加週四的靜坐禪修課及週日的講經說法課程,來來回回雖然路途遙遠,但每一趟都是法喜充滿,感恩有這麼多的善緣促成。也因此,凡是在道場聽到的上人開示,或是同修的現身說法以及日能法師的金剛經講解,回家後我都會試著和弘岱、威任兩位兒子、以及台北義工們分享道場的點點滴滴。重要的是上人的開示,印象深刻的是九十二年四月十八日,上人在雲林道場開示:「修學玄空法門,可以讓我們直了人心,得證聖果,降服妄心;了心才能了事。」又在九十二年五月二十日聽到上人提示出家的條件,難道要等到紅顏殘退,白髮蒼蒼,牙齒動搖的時候嗎?那就可來不及了!上人也常開示說:「觀世音菩薩的發現,我們都在結交惡友,叛離正道,墮落黑暗,六道輪迴!」這不是道盡人生的真相嗎?所以在九十二年五月二十日之後,我內心開始做出家的準備。相信因果,出離六道,無諍三昧(不爭名、不爭利、不爭恭敬),惟有修行玄空法門,了心的方法才得以究竟。

人是受到共業緣份的束縛,才會來到六道中,在世時無論財富有多少,死後也不能隨身帶走;而痛苦有多大,也是自己想不開、放不下。所以,努力修行改變自我意識型態達到超我之後,構成痛苦的各項因素就不會聚合在一起,痛苦自然消滅,心情當然安定快樂。來道場聽聞善法後,要深思靜悟才能啟發智慧,具足智慧才會勤修這顆不健康、有妄想、有執著的心,才能從懶惰、名利、爭奪中覺醒,而不再生活於你爭我奪中。

回首來時路,婚姻的結合,嘗盡人生的酸甜苦辣,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也從當中體悟上人的開示:「共業緣份佈滿四聖六道,唯有修行玄空法門,使我們共業緣份提昇。」兩位兒子支持我出家的選擇是我最大的慰藉。

職場上三十一年教學期間,感恩很多師長的提攜及同事的相助,更感恩鄭虎校長的知遇,在台北體育學院擔任總務長及主任秘書期間,給我很大空間磨練,世間人追求名、利的執著,歷歷在目。上人開示:「慈悲沒有敵人,猶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所以慈悲可以轉惡緣為善緣。」在任何位置工作都要以慈悲為懷,「能捨、能容、能覺、能行是菩薩行。」記得上人在雲林縣政府文化中心演講「沒有考驗的人生」專題中告訴我們,要把考驗的人生轉換為沒有考驗的人生,一定要懂得六種法門,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將自己提昇到菩薩的境界,聞聲救苦,那麼人生就能沒有考驗。「看盡人生千百態,為何不能置身外?」慶幸此生能遇明師,依靠玄空般若妙法,度過中年危機。選擇退休、出家,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上人常開示弟子:「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是菩薩行。」而一般人所追求的神通,上人又有另一番解釋,上人說所謂的神通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不起障礙,即是最大的眼通(不住色生心)。耳朵所聽到的是非及誹謗,也不起障礙,即是最大的耳通(不住聲生心)。若是把自己置身在是是非非之中,心靈不能清淨,就什麼都不通。」所以眼看四方,耳聽八方,看不順眼的把它看到順眼就是眼通,聽不順耳的聽到順耳就是耳通,如此就不會被眼耳所障,達到「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菩薩行。所以說,眼通、耳通就是最大的神通。所謂:「萬法因緣所生,亦從因緣所滅」,把自己的身段調整到適合的身份,所以一定要在聽、看的感受裡,做最大的圓融和圓通,這樣我們的一生才不會有很大的考驗。

學佛的目的,不僅是為了了脫生死,離開三界,出離六道,假若只抱著這種觀念,那就不算真正的學佛,我們學佛要有菩薩慈悲濟世利他的精神,在弘法利眾之時也要自我期勉,凡事「不計較、不比較」,自度度他,自他兩利,同步成長。修行人要有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見解,因為正思惟能導引正確的行動(正業)。當我們尚未明心見性前,就必須尊師、敬師、從師而學,天人導師上人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我們應該把握當下,緊緊跟隨上人的腳步,勤修玄空法門。身為一個出家僧人,皈依上人,必須隨時莊嚴自己,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我們的一言一行均代表上人的教化、玄空法寺的威儀,也代表著佛教團體。佛法深似海,雖然生命有限,但法行願做最大的精進。

在我們的眼界中,不能有敵人;在我們的意識中,不可以有邪念、色見或是毀謗的思想。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一切圓融無礙,慈悲心、大愛心、平等心、清淨心自然流露。

法行六度,令眾出離,智慧圓滿,證得菩提。

共勉之!阿彌陀佛!◎法行證常智(46期9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