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善緣 結福緣 結淨緣

人生及人身皆是幻化,只是一期生命的流轉,幻化的人生,沒有什麼可以留戀,即使是至親的家人或是親朋好友,都是因緣所生,不是善的(報恩)就是惡的(討債),不論是善緣或惡緣的果,都是自己往昔種下的因。這一世所遇到每個人或每件事,都跟我們累劫累世息息相關,因緣聚合,在今生今世時時考驗我們的心量是否夠大?是否慈悲、謙虛和藹?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化解過去生所造的惡緣,轉惡緣為善緣。否則,在比較和計較的心態下,貢高我慢,只會造更多的新緣。如同上人開示法語:〔偶然已再因緣中,因緣再緣偶然從〕。莫在虛幻的人世間,為這個不淨的身軀與人計較,導致心生煩惱。若能覺悟生命的價值在於重視慧命的成長,並透徹這層道理,世事還有什麼好爭的呢?

六道眾生都是佛菩薩最親愛的眷屬,總是不捨眾生在六道輪迴受苦受難。正所謂〔如一眾生未得度,我佛終宵有淚痕〕。宗教的意義,是要讓人了解:人要成就的是內在的真如本性,而不是四大假合而成的假體,徹底從心智上轉變,觀想著自己安住在覺悟之中,自然就可斷除無明與煩惱,展現慈悲喜捨的無我觀。大多數人會有宗教信仰,都是由於疾病纏身,貧窮、孤寡、無依或婚姻不美滿,家庭有問題或事業遭遇挫折等,對現實的不平、不滿、苦惱、煩惱而引起的,如果沒有上述的情形而對生活感到滿足的話,可能就不會信仰宗教,但生老病死四苦是人生必經過程,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在物欲橫流中更是無法跳脫。所以說,即使生活愜意的人,在面對人生八苦時,內心深處有著不可言喻的不安與無奈感,也想求得精神與心靈上的解脫,但因生活過於舒適順遂,善根更難以顯露,導致『富貴修道難』。以有形相而言,雖正處於幸福美滿的狀態中,但無形相上卻是危如累卵,如履薄冰,毫無基礎可言。

人因為無明而產生迷惑,進而造業,舉手投足、起心動念無不是念業,為善者得善業,為惡者得惡業,一切都是在明暗動靜間,要把心真正地顧好〔守之不動〕,這個念頭如果可以抓得準,就會發現處處是道埸,和人說話無不是法,佛法生活化,只要能啟發我們、讓我們受用的都叫做〔妙法〕,就可以〔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未成佛前,先結眾生緣。」由此可見廣結善緣是很重要的,成佛要因緣俱足,才有眾生可度。如果我們和人有緣,不用存著〔我要度你〕的心念,只要走在正法上,身後自然會有一群人隨師修行學佛,自度度他,這就是〔福緣〕,福緣不是求中得,而是累劫累世身體力行所結下的法緣,為莊嚴佛土成熟眾生而累積的福慧功德,這個福慧功德就是成佛成菩薩的資糧。所以要廣結善緣,為眾生付出就是修福,每天心存感恩,無所求的付出,莊嚴自己又能度化眾生,使人與人之間形成善的循環,大家齊力造就淨土的世界,我們的慧命才能永恆。◎法慈證常悲(49期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