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圓圓說(2)

是法平等 無有高下

好比說,今天舉辦一場法會,為什麼法會要莊嚴?為了要讓參與的大眾能夠攝受,進而沉澱一些雜念淨化心靈。莊嚴有很多方法,譬如說法會進行中不能穿堂,也就是不能直接穿過菩薩面前不問訊就走過去,感覺是忽視佛菩薩不尊敬。這個方法很好,可以培養我們的禮儀和尊敬心。然而,一旦我們對這善法產生執著,什麼是執著?也就是被法綁死,一分為二,無法融通。所以今天如果你看到有人穿堂,當下我們的耐心、慈悲心會失去,我們很容易去批判、指責穿堂的人,甚至用不禮貌的舉動,直接要把他抓住,不讓她穿堂。其實你只是想要遵守不穿堂的規定,維護會場莊嚴;可是仔細想想,我們的態度、動作,乃至眼神難道就有莊嚴嗎?這樣的不莊嚴是來自我們對法產生執著,那麼此時我們的內心還能清淨嗎?

所以上人常常告誡弟子:佛法不說對錯,不講理論,不找藉口,不論高低,更沒有何謂圓滿,只說因緣。在因緣中要圓滿就是改變不圓滿之處,而這個改變是要有一個過程的,是需要時間與空間共同成就,這樣的改變才是圓滿。否則,看似阻止了一個錯誤產生,另一方面卻也造成雙方的誤會,甚至衝突。

為何「無圓」才能真正「圓滿」?無圓的「無」,是針對我們眾生認為「有」而衍生的妙法,也正是要徹底破除我們所有的執著。如果你認為有個「圓」可求,就永遠無法圓滿。因為每個人的圓滿認知度肯定不同,所以很多人修行很久了,卻還無法達到心中無對敵,總是不能成就真心。因為認為有一個「圓」可得,所以當遇到與自己不同理念的時候,心中就會生出分別、高低,甚至對立。許多宗教林立理論上是讓大家都可修行、可成佛,然而若是沒有般若為導航,認為自己的法最圓滿,我這個宗教才是最高境界,那麼不就連宗教本身也在跟人對立了嗎?那麼慈悲何在?因此,佛教大護法伽藍菩薩和家師全真上人心靈交會時,希望家師在末法時期萬教齊發時能出來下化眾生。上人演說的玄空般若妙法是以般若徹底斬斷無明,達到無念而念,所生的念頭不是因為善惡分別而生,達到真空生妙有,妙有不礙真空,空有圓融,以小向大,而大能回小,一切無礙。若是我們在修學任何一法,沒有以般若為導航,就會學一法便執著一法,這是眾生的通病。

曾經有人來和上人結緣,他說他以觀空來達到清淨,上人說用觀空要達到清淨,你已經動了一「念」觀,而空這是一個「境」,一念一境,你所觀的空也不是真空。好比一位學生,總是要有獎勵他才願意讀書,請問何時這位學生才能自動自發努力認真?如果我們還要觀、還要坐在一間禪堂中,心才能淨得下來,到底何時才能究竟解脫呢?

所以,上人說:「最大的禪定就是在大太陽底下為眾生而做,心依舊充滿法喜。」在五濁惡世中,還能保有善念,在種種誘惑之下,心能如如不動,這就是清淨自性的流露。不用外求任何一法,因為並沒有一法稱為圓滿。你會說:「很難」。上人說:眾生的思想都是顛倒妄想,我們只要把顛倒妄想糾正,思想就正確了,清淨就常住了。好比一塊布沾了汙點變髒了,只要把汙點洗掉,這塊布就恢復乾淨了。當對方說我們的不是,只要我們不要找任何理由,不要自圓其說,一句「對不起,我錯了。」當下你的心即是清淨的。

眼藏法界心滅已

耳藏雷濤觀天際

喜怒哀樂自性衣

寬衣解扣無歸期

誠如上人開示的法語:「眼藏法界心滅已,耳藏雷濤觀天際,喜怒哀樂自性衣,寬衣解扣無歸期。」當我們的妄心已死,五眼共證,那麼八萬四千個法門盡收眼底,一以貫之,當我們耳朵能聽進再大的侮辱都不起心動念,那麼在這天地之間,我們的心念是無邊際的,到了這樣的境界,你會明瞭眾生的喜怒哀樂正是矇蔽自性的那一件衣服,只要寬衣解扣,把這一件衣服脫下,當下便是自性顯露。不必去尋找自性在哪?更不用所謂的三大阿僧祇劫。上人說:「當下即是,因為時間是止靜的,流逝的是生命。」所以你在等什麼?有什麼可以等的?「等」本身就是一種浪費,因此,寬衣解扣無歸期,何來歸期之有!

説了這麼多,可能還有很多人聽不懂法宜到底在說什麼,因為法宜雖然已經站在台上講了,但還是不懂何謂「大悲無邊,大智無圓。」所以肯定是講不清楚。不過沒關係,剩下沒多少,你們快聽完了,而我也快講完了。如果各位大菩薩能有耐心地把這場專題聽完,而法宜也繼續努力認真講完,這就是圓滿,是不是?所以,圓滿就是這麼簡單,爭執時各退一步,工作時各進一步,讓自己能夠融入每一位眾生的心,配合對方,結合每一份力量,改變每一個困境,化為一團和氣。所以你說究竟什麼是圓滿呢?圓滿要怎麼說呢?有條約嗎?有明細嗎?問問你自己要不要放下你的成見吧!(2)待續 (103.04.01 第7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