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講座【佛教與人生】

陳學通 2016/11/26於屏東生命線

世界上每一件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亦即由很多因緣的條件組合而成,而這些事物都像夢幻泡影一樣的虛妄不實,例如「財、色、名、食、睡」哪一樣是可以永遠存在?這些事事物物的變化不實,我們的肉眼看不到,所以我們會執著自己的錯誤看法而盲目去追求。另外這些名利、榮華富貴也要前世有修布施今生才能享受那些福報,盲目去追求也是造業輪迴的原因。

一些事物的虛幻不實和變化不停的現象叫無常,一切事物在時間的相續進行中,都在不停的變化,這個事實真相,一定要深入去觀察。

例如我們的身體細胞,一直在新陳代謝,我們每天洗澡,身上還是有污垢,每七年我們的細胞全部換新一次,這個事實我們的肉眼看不到,但我們一定要相信。其他事物也是一樣不停的變化,如植物的生住異滅,山河大地的成住壞空以及生命的生老病死,在在證明無常的真理。

這種無常的現象,沒有任何方法或力量可以阻止它,這種必須由很多因緣條件組成和無常不能主宰的現象,叫無我性。所謂無我性就是:我無法叫它單獨的存在,因為它必須由很多條件組合而成,而它的變化無常,我不能去主宰或控制它。

譬如說:我的身體感冒了,我無法叫它不要感冒;又如用刀割一塊肉,我無法叫它不要流血,無法叫它不痛。其他事物也是一樣,不是開花季節,你無法叫它開花,樹木枯死,你無法叫它不枯死;又如石頭的風化,你無法叫它不風化。鐵板在空氣中會氧化生鏽,你無法叫它不氧化生鏽,一切事物到最後都會壞滅,世界上沒有不死的生命,這種現象叫無我

我們瞭解無常無我的目的,主要讓我們知道,我們平常所追求的名利、榮華富貴,各種生活的享受,也一樣是無常無我。譬如前世大富大貴,第二代的子孫享福造業,到第三代福盡貧來,這種三世因果的例子太多,富貴不過三代。

我們要透澈的去瞭解無常無我,它所要告訴我們的訊息,就是叫我們要看破這些無常無我的真理,對於名利以及生活的享受,沒有一樣是無常無我,如果我們能常常這樣去觀察,確實從內心去印證一切法的無常無我,這叫看破

一切法我們都能看破的話,那我們對「財、色、名、食、睡」就可隨緣自在,那些名利既然不能永遠持有,那我何必這樣拼命去追求?這叫看開

對名利你能看開了,你就可以隨著各種境界的現前,而不起貪愛之心,不起貪愛就無取捨,因為有取捨就會患得患失而使煩惱不斷。不貪不取,不取不捨,這叫放下

放下並不是什麼都不要,什麼事都不做,什麼事都置身事外,這叫斷滅,你已墮入「空」中。真正的放下叫「隨緣盡份」,要隨順因緣,有所為而有所不為,該做的要盡心盡力去做,做完了放下;該做的假借放下的名義而不去做,那叫放棄,放棄你的職責,放棄你該做的本份,那不叫放下,那是造業,那是在造輪迴之因。

對於世間的一切萬事萬物,你能看破它的無常性、無我性,才能真正的放下你對那些事物的執著;你能真正的看破,能夠真正的放下,那你的心才會永遠清淨沒有煩惱,而達到清涼自在,也可以無憂無惱快樂逍遙的過生活。這是生命最高峰,也是最有價值的生命,這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我們所追求生命品質的提昇,而達到清涼自在,無憂無惱快樂逍遙的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無常無我的道理很容易瞭解,但是「法」要「入心」很難,必須借重宗教的力量,認真修行,到了心境很清淨,心可以完全靜下來,才能夠用心去體悟無常無我的真理。

換句話說,就是要借重宗教的力量,從心地上下功夫,才有辦法看破真理。真正從心地上看破真理,才有辦法真正的放下,否則只是從文字的解釋和空談而已,可見宗教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

宗教是什麼?教主、經典和信徒,有這三個因素條件才叫宗教。為什麼需要宗教信仰?人類追求名利和物慾的享受,但碰到這些事物的無常無我時,心靈上會感到十分的失望和空虛,如果有宗教信仰,心安住在宗教信仰上面,我們的妄心及一切煩惱,容易得到安住,心靈容易得到清淨,煩惱不起,心清淨容易得到智慧,有了空性、不執著、不貪愛的智慧,就可以過少慾知足的生活,也就是一般所謂神仙生活,這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如何看破?如何放下?

佛法的根本道理,是所有煩惱皆來自「執著」,如能看破這個根本道理,才能破除心中所有的執著,能破除心中的執著,心才能自在與解脫。

世人之執著為何如此之多,又如此之深?原因是世人將世間一切變動無常的一切人事物,都看得太實在。佛法說:一切法因緣和合而生,因緣所生之法,無常無我,當體空無自性,所以一切法都是虛妄不實,只是暫時存在的假相而已,但世人妄心顛倒,不明事實真相,妄將虛妄之法,看得太實在。

因此,喜歡的人事物就想永遠佔有,得到的又怕失去,心就痛苦;討厭的人事物,就希望立刻消失,如捨不掉,就苦惱煩悶,乃至橫生惡心,一切煩惱痛苦,都不出以上因素。

所以,要得到心靈的解脫自在,就從認識一切人事物的變動無常的本質開始,進而「放下」對所遇的一切人事物的執著。

「放下」二字,說起來簡單,但真正能夠放下的人,又有多少人?比如和友人聊得開懷,情緒稍得紓解,而暫時放下煩惱,但當一個人在家獨處時,煩惱又上心頭,為什麼會這樣?

原因是沒有澈底的了解「凡所有皆是虛妄」這句話,把一切虛妄的法,誤認為真實,而對人事物的本質沒有確實的認識,沒有真正的認清歡喜和苦惱的虛妄性,不可得的道理,所以「暫時的放下」,只不過是一時間的不去想它而已,並沒有真正破除心中的執著。

大澈大悟的人就不一樣了,因為看透世間一切人事物的本質,是變動無常,而了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開悟的人,看待人事物的眼光,和凡夫俗子愛憎分別,取捨計較,患得患失是完全不同。澈悟的人,在每一當下都是「無住生心」,也就是面對當下所遇之人事物,都能「無所住」!不生執著(因此也就沒有喜歡、討厭、想要、排斥)而「生其心」!自然而然地以清淨無染的智慧心,去做他應做的事,說他應說的話,心甘情願,毫不勉強,而且在做事的當下,心地清淨而無所著。

當下大澈大悟,是悟什麼呢?就是悟了「無住生心」的妙用,澈悟「無住生心」才是大智慧、大自在、大解脫,也才是真平等、真慈悲、真安樂。世間一切的不公平、不公義,不都是來自欲以一己的主觀價值,強加於他人;世間一切的不坦蕩、不安然,不都是來自對人、對事、對物生起了喜、惡、愛憎、取捨、分別的執著心嗎?唯有悟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方能真正從執著煩惱當中,永遠解脫出來。(109.1.1 第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