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於諸相 見於當下

寂於虛空 動於天地

20180508全真上人開示

某大德問:肉眼所見的相和以自性所觀察之相,兩者有差異嗎?或者都一樣呢?

上人答:離於諸相,心已寂靜,不起分別心。玄空法要「離相、離見、離念」,萬法因緣生、因緣滅,緣聚則生、緣散則滅。所以,修般若法門時,首先要離相;於外,離外緣相,即能離見乃至離念。《楞嚴經》云:「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一切相是真空,即一切法是妙有,空有不二,體用一如。

離於諸相 見於當下

可是,眾生卻執著一切相,當人的五根「眼耳鼻舌身」碰觸五塵「色聲香味觸」產生五識時,以眼根和耳根的分別心最大,感受最為強烈。所以我常說:最大的神通是聽到別人對你批評毀謗時,不生障礙即是耳通;看到一切境相之種種因緣而不起障礙即是眼通,通達諸法就是離於諸相。

以度眾為例,外沒有所度的眾生,內沒有能度眾的我。再以日常的人事物為例,外貌長得醜的人不代表他的心地不善良,但是大多數人都以貌取相,看到相貌長得醜就不想接近,這也要離於諸相。

又例如我們看到一輛車非常想買,但是財力不夠時就會想盡辦法貸款買車,若沒有離於諸相,當下會生起分別心煩惱心,這也要離於諸相,念頭才能活在當下。

離於諸相:在萬法諸相裡沒有起分別心,即能見於當下,當下之心即三心不可得~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不可得;若是沒有離於諸相,三心難以捨離。佛陀在金剛會上說三心不可得,即是「離於諸相」,離四相~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才能見於當下。我相,眼所見一切生活,包括愛恨情仇、名利權勢……等等世間一切所能見所擁有的現象。

離於諸相,見於當下,不生三心,此境界非言語所能表達,若有表達之心即落入諸相之中,若有我知我見即是眾生見,而佛知佛見是寂靜不動。或許有人心中有疑問:如何在寂靜不動中為眾生演說三藏十二部經呢?這需以大智慧方能稍稍體悟佛的境界。但是,一般人智慧不及,會霧裡看花,有所疑惑。心想明明講了三藏十二部經,如何寂於虛空?心怎麼止靜呢?如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大家都知道夢幻泡影是虛幻不實的,泡泡剎那即滅,大家皆能理解那是假的,假和真分得很清楚;但若說眼前所見的山河大地及一切有為法也是虛幻不實的,大家卻不相信,認為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

眾生心有高低、長短、虛實、美醜之差別相,而佛心寂靜無有差別,透徹世間一切法皆是剎那剎那的緣生緣滅,這是佛知佛見。諸法空相是諸法實相,是為寂於虛空,不明瞭道理的人誤以為「寂於虛空」是死寂不動。

寂於虛空 動於天地

心既如虛空般的寂靜,又如何「動於天地」呢?如同我常常舉例鏡子「來相應、去即靜」的道理,吃飯時,不會嫌飯菜好吃或難吃,能吃飽就好;動於天地之工作時,安住於勞務中,即使烈日當頭、艷陽高照、汗如雨下,不生厭煩,只想盡心盡力趕快完成工作。如此一來,心量有如虛空般的廣大寂靜,不受任何影響,那麼當前眼睛所見又有何感受呢?沒有的。如同在廣大的虛空中置放一顆大石頭或種植一棵大樹,於虛空有何“感覺”呢?沒有感覺。《楞嚴經》卷一:「又如新霽。清暘升天,光入隙中,發明空中諸有塵相。塵質搖動,虛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搖動名塵。以搖動者,名為塵義。」如雨後初晴,清晨的太陽光照射在門口或窗台的孔隙中,一般肉眼看不到的微塵在光線的照耀下無所遁形,微塵之質在空中搖動不止,但是虛空寂然不動,無所障礙。比喻智慧光(太陽光)照破黑暗無明妄想和迷惑(空中諸有塵相)時,自性靈光如虛空般澄然寂靜,無有動搖。

心已然如虛空廣大無邊,即使有人在你眼前作亂作惡,亦不起心動念,也不生分別心,以慈悲心平等教化,慈眼視眾生,有教無類,開演正法廣度眾緣之時,沒有所度的眾生,也沒有能度的我,這就是寂於虛空,動於天地。

佛能完全透徹菩薩和眾生之思惟,一地菩薩無法了解二地菩薩的境界,而二地菩薩能了然一地菩薩之思惟。金剛經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其差別相即是於心靈所展現出來的境界。

活禪與死禪

何謂「禪」?禪有活禪與死禪,學佛到某一階段,會進入打坐參禪的階段,打坐是為了息滅妄心妄念,卻不一定能達到原先的目標,有的人打坐時妄念紛飛,妄想打坐成佛;有些人靜坐時雖能達到無思想無觀念,可是步出禪堂,聽到有人談論是非,也跟著他人一起批評,煩惱心跟著生起;和人相處時,常逞口舌之快,與人爭論不休,沒有落實禪法就是死禪。但是,有些修行人必需經過死禪才能通達活禪,如同「煩惱即菩提」,若無煩惱,菩提從何而生?修行所要成就的正是般若,活禪是指動中有禪意,在面對一切境時,心中無礙,不起煩惱,即是活禪,是禪的最高境界。例如烈日當下能安然自在出坡勞務入於禪意,即是最大的禪堂。換言之,死禪的階段性必需在面對外境的考驗時,真正展現出佛心禪意,把打坐參禪所悟得的心法真正內化後再轉為外在的功行(活禪),落實菩薩行,弘揚佛法,宣講因緣果報,勸人行善,利益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活中禪與死中禪之差別。【六祖壇經般若品】云:「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善知識,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

什麼是活禪的境界?要證到第八地不動地菩薩的境界,否則忽明忽暗、心境起起落落,道業精進時顧慧命,退道時顧生命。

有些人認為玄空法寺的法師要為眾導覽,這麼忙哪有自修的時間?殊不知師父們已把所學的佛法應用於弘揚利生,走入人群行菩薩道、為眾講解因果關係、把佛法帶入導覽中,宣揚行孝行善的重要,真正落實佛陀在金剛經勉勵證得四果羅漢的弟子們不可做自了漢,要走入人群廣行菩薩道,自度度人,妙行無住,才能趣入更高的菩薩位階。(109.10.1 第1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