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母至孝的日正師

孝道是中國固有的美德,也是人倫的大本,父母生我育我、愛我,其養育之恩可謂昊天罔極。而在社會結構變遷,家庭組織趨於小家庭制,為人子女,大都以妻兒為重,昔日父母之辛苦與恩情,皆已拋諸腦後,在孝道問題日益嚴重時,玄空法寺全真上人之弟子日正師是值得我們效法的孝行楷模。

日正師本名張武男,今年五十八歲,生於台南縣麻豆鎮海埔里,五歲喪父,家庭的生活重擔全部落在伊母親張莊孽女士的身上,身兼父職,加上家無恆產,生活貧苦,三餐不濟。母親每天以當五穀臨時工,撿稻米、甘藷、雜糧等來撫養伊姊弟三人,街坊鄰居看她一位婦道人家如此辛苦,駛牛車經過時,都會順道載她一程。這種光景使日正師感到不捨、難過,一心一意想多賺些錢來貼補家用,只要能減輕母親的負擔,見到她露出笑容,日正師就感到無比欣慰。母親常安慰伊講「好人還在,還有地方可詢問」(意謂尚有好心人幫助她)。這句話讓他銘記在心,而身為長子的他,在這種艱難的環境中,於國小畢業後就去當學徒,擔負起家庭的重擔。

渡過漫長的坎坷歲月,日正師及其姊弟三人均長大成人,生活漸漸改善。於民國五十五年與日善師結婚,生活過得非常美滿,育有二子一女。可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有八九,其弟因生意失敗,而遠離他鄉,照顧母親的重責,則落在日正師身上,再加上長期以來,生活壓迫、煎熬,其母親的精神受到種種打擊而有點失常,開始情緒不穩定,無故亂發脾氣,在這種情形之下,日正師想起坎坷的歲月,感懷母親的辛勞,夫婦二人不敢有所忤逆,只有跪在母親面前求原諒,說盡好話來安慰母親,期使她能開心,從無怨言,得到親戚朋友與鄰居的一致肯定與稱許。

在五年前經由陳昭明同修的引薦,來寺修持,時常聆聽上人之教化,並學習著恩主公祖忠孝節義,實踐孝道的偉大精神,對其母親更加孝順。雖然過去其母對他們種種要求,但日正師在上人開示之後,了解這是因果關係,只有對母親更加孝順,事事順從她,才能將惡緣轉為善緣。了解此因緣之後,日正師也將其母親帶來道場修持。八十多歲老人家,身體十分硬朗,在聽經聞法及加持一段時間之後,精神穩定,是一位可親可敬的長者,大家都稱呼她為「親母婆」。

約三年前,其母病重住院時,日正師夫婦輪流服侍母親,此時其母情緒更加惡劣,動輒發脾氣、罵人。日正師此時更加小心的服侍,不敢稍有怠忽,怕惹母親生氣,如此用心的照顧,毫無怨言。及至出院後回家,為了方便照顧母親,日正師每天與母親同寢,聽其使喚,有時其母親晚上睡不著,就叫日正師跪在床前不准睡覺,命其跪、站如此反覆整晚,日正師仍然順從母意,跪於床前,不敢稍有違背,唯恐其母生氣,經過一個多月的折騰,日正師也病了,因此住院,此時他人雖住在醫院,可是仍惦記著母親,唯恐其母擔心他的健康。

民國八十二年國曆十二月十一日,「親母婆」由於年邁體衰,帶著安祥無牽無掛的心願離開了人世,享壽八十八歲。

古人說:「孝順還生孝順兒,忤逆還生忤逆子,不信但看簷前水,點點滴滴不差移」為了報答親恩,為了日後老年能受到兒女之善待,此時我們即當行孝,上對得起父母,下足為子女之好榜樣,日正師與日善師夫婦,由於孝順母親,照顧無微不至,其二子一女對其非常孝順,一家生活幸福美滿,是孝行的最佳寫照。

「百行孝為先,行孝父母是聖賢」,雖然其母親已於二年前往生,但日正師效法 恩主公祖的忠孝節義,實踐孝道的偉大精神,值得每位同修和信徒的敬佩和學習。不斷的關懷和逆來順受,轉惡緣為善緣的忍辱精神,正是我們必須向日正師夫婦學習之所在。在恩主公祖聖誕佳期來頒發孝行楷模獎,日正師受之無愧。◎日覺 日忠 日獻 整理 (86.01.01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