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上人開示-五台山 九華山朝聖之旅

朝聖的涵義

此次大家能夠相聚一起參加朝聖之旅非常難得,「朝聖」這句話我們很容易隨口說出,身為修行人更要深思朝聖的涵義。我們到五台山朝拜「文殊師利菩薩」和九華山朝拜「地藏王菩薩」,朝拜只是一個外在的動作,而內在的成就才是朝聖的主要目的。

追隨聖人的腳步

學習聖人的精神

你們不要以為念很多經、拜很多懺就自以為了不起,這是錯誤的觀念。所謂見法如見佛!意即對法有深悟體解並且信受奉行,即是見法!若只用眼睛看或只在學識上用功卻未勵行,未能信受奉行,都不是見「道」。而所謂的感應,是對道的歸處要很清楚才是真感應,例如地藏王菩薩的願力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因業報感召而下地獄道的眾生,其心性是多麼的殘暴兇惡,地藏王菩薩為了度化他們犧牲奉獻,看到祂的精神,方知地藏王菩薩的偉大呀!到五台山朝聖就是學習文殊菩薩的大智慧、到九華山朝聖是要學習地藏王菩薩的大願精神。朝聖是要傳承聖人的精神,而不是只拜聖像而已,若只是來朝拜聖像,在家裡拜就好了,何必千里迢迢來到這裡?所以說朝聖的最大目的是要追隨聖人的腳步、學習聖人的精神和大願力,發願為六道眾生而做,成就這種精神才是最可貴的。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不同的意見,更何況出國旅行常有不可預期的情況會發生,藉機考驗大家的智慧和心量。在旅途中所見所聞,不論是聽到好聽或不好聽的言語,皆要以慈悲心相對,以包容心相待,才不失朝聖的最高價值。反之,心中若產生計較和比較,買了煩惱和痛苦回去,實在太不值得了。

玄空法寺是般若道場,修學的法門是玄空般若妙法,講到般若就沒有對與錯,沒有相對法、絕一無二的不二法門。遇到境轉個念,以慈悲心相對,才能成就自性的大智慧,花了時間和金錢來朝聖才值得。

好不容易來五台山和九華山,如果不好好把握成就智慧的機緣,浪費金錢事小,浪費生命事大呀!我常說「人生最大的浪費是生命而不是金錢,因為時間是止靜的。」這些話我常提醒你們,希望你們要聽懂。

原諒別人是最大的放生

我們花錢來朝聖是來買智慧、開智慧的,不是來計較這頓吃得好或不好,來跟自己過不去。原諒別人是最大的放生,凡事不要斤斤計較,一句話也計較,一盤菜太鹹太淡也計較,這樣不好。弘一法師曾說:「鹹的有鹹的好,淡的有淡的味道。」若是因身體的狀況不能吃太鹹,就裝碗開水沖淡鹹度,不要為了小事造成別人的困擾。否則,朝聖團就變成計較團。

朝聖是要開啟自我的智慧,當我們被人侮辱毀謗時,能包容他、原諒他,代表你已開啟最高的智慧和大慈悲心,已經體解法在難處生的真義,能成就這樣的方法,表示智慧已經開啟,各方面的處事和待人都會很圓滿,朝聖才有意義。

人人皆是我心中的聖人

朝拜聖人,行止要端正莊嚴,內心要起恭敬心。就廣義的對象而言,哪一位不是聖人呢?是供在佛桌上的才是聖人嗎?其實,每個人都是我們心目中的聖人,要彼此尊重。大家累劫累世結了多麼深厚的緣份,今天才能聚在一起來朝聖,要珍惜這個緣份,一路上要互相照顧,彼此尊重、互相疼惜、互相提攜、互相鼓勵。有事時,心中不可有不好的念頭產生。因為念頭很可怕,當你心對境無法轉念時,心中產生意惡,意惡就有罪,有了惡念即使尚未有行為,福報和功德皆會被消磨殆盡。所以,一定要隨時注意並管好自己的念頭,有不好的念頭要馬上轉念,轉成善念,不要任由不好的念頭執著在意惡之中,意識型態若產生不好的念頭,會直接影響精神界不自在,精神界不好就開始逃避人事物。

同樣花了四、五萬團費來朝聖,有人買到功德和福報,有人卻買到業障。如同在社會上花錢一樣,有的人賺了錢懂得行功立德、行善濟貧,有人卻在造業。或許你們會說:「我沒有造業啊!」你是沒造業,卻留給子女造業。所以,你們一定要看得開、放得下,你好、子孫就好,萬法皆有因緣。值得慶幸的是你們都懂得這個道理,懂得行功立德。

有生命之時,要修身養性普度眾生,這個環節不可失啊!若失此環節,可惜來人世間做人,浪費了這期生命。色身的生老病死能讓我們使用多久呢?會臭會爛的,生命的價值你們探討過嗎?

安逸的生活最可怕

貴為王子的佛陀為何選擇出家呢?因為他在安逸的生活中看到不安逸,看到人生無常而走上修行路。一般人處在安逸的生活中,無法發覺生老病死的無常現象,這是最危險也是最可怕的事。人在福報的呈現下過著安逸的生活卻不知惜福造福,等福報用完了,災難臨頭時卻不知如何面對、如何解決?這是最可怕的。已經呈現出來的業報,現在正在受報中,所以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現在正在造業因,造將來被刀割的罪業,如同已被關在監獄的犯人,因為他犯了罪、被判了刑,所以你不會覺得他可憐,那些正在做犯罪動作的人,那才可怕。

走險路而不自知

在因地中,我們若不懂得把握生命,凡事以自己的身口意在造業,這就是走險路。像豬被宰殺和已在地獄道承受下油鍋、受割舌等等罪報之苦,皆是業障的展現,已成為事實,故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當我們有機會做人,處在因地卻不懂得種善因結善緣、不懂得改變不好的習性,正在走險路而不自知。例如有人走空中的繩索,站在平地的人看著在空中走繩索的人,心想著這麼危險萬一跌下來必死無疑。

像有位居士很慈悲,對師父很恭敬、也很護持,只要師父身體不適,馬上開車載師父就醫,或者買藥供養師父,很照顧師父的身體。但他有些習性很難改變,他也知道自己的脾氣不好和說話的態度有缺失,若直接講道理給他聽,他不僅聽不下還會遠離,只好藉機教化,如此他反而能接受,這就是隨機教化的作用。所以說,人要改變真的很困難,要改變其念頭更難。雖然難,但也不能放棄,只要有緣,不管他的行為多麼惡劣,每個人皆是我們要度化的對象,因為真正的法是有教無類的。所以當我跟他說:在安逸的生活中做危險的動作才是最可怕的。他聽懂了,希望他能慢慢改變說話的習慣。

先成就自己

方能成就別人

要改變一個人真的不容易,要長期以慈悲心和包容心來感動他,並且要先自利才能利他。何謂自利?當我們對法的歸處很清楚時,從身口意中流露出來的無一不是法,舉止莊嚴、處事圓滿,眾生就會被你的一言一行所感動,如此一來,利他的動作即成就了,而不是得一法就故意說給別人聽,因為這個法你自己尚未受用,無法從你的身口意當中顯露出來,別人感受不到就無法利益他人。例如,我們常說要慈悲和包容,一旦遇到事境卻又斤斤計較、得理不饒人,別人看不到你的慈悲。你既不能自利又如何利益他人?若是有人陷害你、毀謗你、侮辱你,你還能慈悲對待他、尊重他,那麼這個考驗就是要讓大家了解,原來你的人格已經成就了!這就是自利利他的動作,也是法的歸處啊!

某位居士大德為人有正義感,好與壞分得很清楚,好則親、壞則怨。或許有人會說他個性較烈,這樣不可以。殊不知說他人的不對,自己也成為不對之人了,因為有些人好壞看不清楚,糊塗度日而不自知;而正義感的人,雖然好與壞看得很清楚,但是,只要好的繼續保持、壞的轉念,日後就通通是好的了。有些人很痴迷,犯了錯,我開導他,他猶不知懺悔,還心生不悅,好壞分不清楚。而好與壞分得很清楚的人,好則親、壞則怨,日後只要把怨轉為親,怨親平等就是人間的大菩薩,這是一念之間而已,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糊塗,好也不知、壞也不覺,自己造業猶不知。

心中有佛,無明不生

大陸很多信徒到寺廟拜佛都會燒大把大把的香,求升官發財等等。這是迷,沒有福報哪有財可以求呢?既然來聖地朝聖就要誠懇念佛,念聖號時眼睛直視前方,不要左顧右盼,才不會受到周遭的影響。心中有佛,無明不生,念佛也是修行法門之一。很多人打坐時心中胡思亂想,打妄想,老是想求神通,想看到別人看不到;想靜,妄想卻越多,所以,打坐也要有明師指導才能息念。外不著相是禪,心靈不亂謂之定,心要靜、身活動,結果很多打坐的人是心在動(妄念紛飛)而身子在靜,無法達到禪的意境。

在末法時期,很多人盲目追求看不到的神通,有些修行人雖有在體悟佛法的深處,但說到「無」卻拿個框框,框在心頭上,硬要追求「無」,執著於「無」才是「真無」,不懂「無得才是大得」的道理。修行人對所要成就的方法要真正了解,對修行才有幫助。

不入為因,菩提為果

善盡有為,無為自顯

所以,當有人問我如何行菩薩道時,我回答:「不入為因,菩提為果;善盡有為,無為自顯。」這是我們所要去成就的,而不是入了空處,卻被「空」所縛,到頭來連「空」也變成「有」,因為執著「空」,就已經產生「有」的現象了。

在修行這條路上,大小道理皆要參悟其中的奧妙,並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在別人的眼中覺得這個人不可原諒,你卻能原諒最不能原諒的人,以慈悲心來對待他,你的清淨修為使旁人受到感動,同時也肯定了你的人格,這就是我常說的「人格是有生命力的」。我們修行人一定要提升自我的人格,高超的人格就是聖格、也是佛格!修行人一定要提升到聖格。

人生的旅途中,常有不可預期的事會發生,面對這些事,不論是過去、現在、未來,我們都要心存善念、慈悲和包容,人生才算圓滿成功。這次朝聖,感恩諸佛菩薩的護持保佑,祝福大家早日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阿彌陀佛。◎法文恭錄(101.10.01 第68期)

 

<回開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