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答 集~全真上人開示

同修問:家中沒有供奉地藏王菩薩、藥師佛,是否可以在神明廳讀誦這些經典呢? 上人答:可以的,釋迦牟尼佛不在我們的身邊就不能講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經典,這是不成道理的。我們是在學佛,而眾生的如來本性無法顯露出來,佛說萬法因緣而生,亦從因緣而滅,人之所以會成為眾生,乃因這顆無明的心,迷惑世間的名利、金錢而做過份的追求,才造種種業、無量業,因而六道輪迴無限期。 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典和真理都是為了使我們的心能清淨、能成就,使之流露出如來本性。學佛、修佛是向內求而非向外求。反觀自照自己過去累世以及今生今世造多少因、多少業,在瞭解自己的因緣後,要淨空存在第八意識的善惡因緣,不論過去犯了多少口業、犯了多少貪瞋癡慢疑,當下即心生懺悔並警惕自己,不再犯口業、貪瞋癡慢疑、嫉妒心,常存慈悲心,過去所造的善惡業可以在懺悔中消滅,讓我們這顆心從此以後能清淨、平等、自然,達到覺性圓滿。 同修問:為何要持戒? 上人答:持戒一般來說是修行者的修行方式,精進的人會規範自己要持戒。持戒能生「定力」,有定力後才能生出智慧,這就是佛教所說的戒、定、慧~「三無漏學」。 我們為什麼要持戒呢?因為娑婆世界眾生的心,容易被外境、外塵所迷惑,因無明而造業,在娑婆世界的六道輪迴就無限期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持戒,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有很多種,例如五戒、八關齋戒等‧‧‧,這些都是在學修上一定要做到的。 同修問:人為何要修行? 上人答:人為何要上學讀書呢?因為我們想識字及增長知識。我們在人世間所學到的,不盡然都是對的、好的,修行就是要去除不好的習氣,這是入世的修持方法。出世的修持方法,就是要明心見性成佛成菩薩。 未進入修持前,我在台北從事室內裝潢,因工作關係,所以到一棟將要完工的大樓。而這家建設公司的老闆,約六十幾歲,他每天早上起來,有拿水管澆紅磚的習慣。當天他穿著一條短褲,有一位穿著西裝結領帶的業務員想來推銷產品,這位業務員看到他在澆磚塊就問:「喂!老闆在那裡?」他回答說「在十一樓」。因大樓尚未完工,所以沒有電梯可乘。當業務員從一樓走到十一樓,再從十一樓走下來時,已全身汗流浹背了。他又問了另一名員工,才知道原來先前那位是老闆,這位業務員自知已留下壞印象,推銷無望。 從這件事中,大家應該瞭解人為什麼要修,以入世的方法來說,只因這位業務的不禮貌而喪失了推銷機會,而我們每天都在製造是非,今生今世不知流失多少的福報。這就是我們要修的原因,單以入世間法來說,都值得修持,更何況是為了要成佛成菩薩! 同修問:什麼是生命中最踏實的力量?

上人答:生命中最踏實的力量是自在,而不是金錢或財富。人需經歷生老病死的自然現象,當生命即將近結束時,心裡想的是希望多活幾年,可是再多的金錢也換不回生命,所以生命中最踏實的力量是自在,而自在來自於瞭解人生無常後,體會萬物本空,進而精進不懈,達到明心見性,在遭遇任何事境時心靈才能自在。 宇宙之萬物皆因緣所生,因緣所生之萬物皆是無常之相。所謂「無常」是空,故取捨皆非~意指對於喜愛的想取得,厭惡的想捨去,皆不能稱心所願,故在內心生出種種苦。若能瞭解這一切皆不真實,是因緣及無常所生,心就會離一切苦,會很踏實,達到平靜、自然,生死就不可怕了。

同修問:什麼是道場?道場在何處?

上人答:讓人聚集聽經聞法的地方,稱之為道場。而真正的道場是在我們的內心,在道場聽到的種種法,我們要用心領悟、用心實行,所以說真正的道場是在自己的內心。

同修問:如何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因果業力能支配人生的命運?

上人答:我常說一句話,人世間的貧富、職業、財富等,若用眼睛看似不公平,但是,因果最公平!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人在因果業力的支配下,構成每個人不同的命運,這就是因果業力所顯露出來的命運,如果能種善因就能得善果,所以說每個人想改變命運要先改變自己的思想。佛住世的時候,舍衛國國王波斯匿王很喜歡聽佛講經,每一次要聽佛講經時,都會帶著女兒一起去聽,他的女兒善光公主長得很可愛又非常的善良,舍衛國內的居民每個人都非常敬愛她。有一次聽完經回家後,波斯匿王告訴女兒說:「因為我是國王,今日妳才能做公主,是我的力量,妳才能享受榮華富貴。」善光公主回答父親說:「不是不是,佛不是這樣說的,佛說這是業力所顯露出來的,才能構成我有這種福報來做您的女兒,不是您賜給我的。」父女二人常為了這件事鬧得很不愉快,一個聽懂,一個聽不懂。聽不懂的原因是權大勢大,所以聽不懂。最後波斯匿王生氣了,對女兒說:「妳再說一句,我就賜妳悲慘的命運。」但善光仍回答說:「佛是這樣說的呀!祂說這是業力、福報和善業推展我來享受這個榮華富貴,這不是您給我的。」波斯匿王在舍衛國內找一個最貧窮的乞丐,把公主嫁給他。看看公主還能否享受榮華富貴嗎?波斯匿為了爭一口氣把女兒下嫁給乞丐,並非是要害女兒吃苦,等日後女兒吃到苦頭,再來提拔女婿。 善光公主並不後悔嫁給乞丐,她一樣很快樂地過日子。她心裡常想著佛所說的話,有一天她問丈夫說:為何你會當乞丐呢?過去你的家庭是怎樣的情形呢?她丈夫回答說:過去他們家也曾是舍衛國最富有的人,財富超過王室,但因家中不和,吵吵鬧鬧,父母過世後,家道開始中落,最後淪落為乞丐。公主告訴他說:我們四處流浪也不是辦法,我們回到自己以前的家吧。於是,二人回到家後,為了三餐他們開始整理庭院,無意間發現父親未死前埋在地下的金銀財寶,取出後開始建房子,建得比皇室還要大。波斯匿王得知後嚇了一跳,並去請示佛,我把女兒嫁給舍衛國內最貧困的人,為何在兩三個月當中,她能大富大貴呢?佛告訴他前世的因緣:你的女兒,於過去無量世中,在迦葉佛的時代,有一天她聽村裡的長者說迦葉佛來村莊講經時,當下即發願:不論當天迦葉佛帶多少僧眾來村莊講佛經,所有的飯食及住處,她一個人要承擔供奉。但是,回去後卻遭到丈夫的反對及責罵。她不放棄地一直遊說丈夫,最後,丈夫敵不過她苦苦的哀求,讓她做供僧供佛的工作。善光公主生生世世做供僧供佛的功德,使她每一世都在王室出生,享受著榮華富貴,她丈夫因阻止她行功立德,每一世都當乞丐。因這次的因緣,波斯匿王把女兒嫁給他時,他從貧困的乞丐轉為榮華富貴,那是因為最後他答應了他太太做供僧供佛的功德。所以說,我們有福報的時候,是業力的推動和善業的展現。行善業,能真正改變我們的命運。

同修問:受戒而不持戒與未受戒而心裡持戒,那種有功德?

上人答:身為修行人,最怕的就是受戒而不持戒,若是受了戒卻不能持戒,等於未受戒。如果要說到功德,實無功德可言,就像一個學生到學校註冊,卻不去上課,對學問、文字完全無法瞭解。 若有人未受戒,但心靈上能夠持戒,這是「心內無非,自性戒。」我們內心無是非,能持戒、受菩薩戒、受五戒,這叫自性戒,是過去生中種下了無量無邊的功德,本身才有這種善根。所以說,未受戒而能持戒的人,其功德比受戒而不持戒更大。 佛五百世前是儒童,有一次跟隨燃燈佛外出時,見道路泥濘,於是脫下衣服舖在地上,讓燃燈佛踩衣通過,燃燈對釋迦的感念,於是傳他佛法,並授記說:「五百世後號釋迦牟尼佛。」這五百世裡,佛皆做最精進的修行,但在修行的過程中,不一定有受戒的儀式,但祂的內心卻能生戒,這就是所謂的自性戒。所以說,一個人雖未受戒,但能持五戒、持菩薩戒,並依此修行,日後亦能成佛成菩薩,這種功德比受戒而不持戒的人更大。

同修問:既然人人皆具「佛性」,為何仍需向佛或菩薩頂禮?

上人答:四聖六道同一體性,不只是人人有佛性而已,四聖六道同一體性,包括牲畜、餓鬼、地獄、人、天人、阿修羅、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佛乘,都有佛性,既然如此,為何我們會殺牲畜來吃呢?這就是過去所種下的業,展現出來的業報。 既然人人皆具佛性,為何我們要向佛菩薩頂禮呢?我們從小時候開始,因為不懂事、無知、無明、顛倒、迷惑,長大後求得智慧、求得學問。所以要讀書,到學校看到老師,也要向老師敬禮,說聲老師好。為什麼?因為能當老師,就是比我們早得知這些道理,已經成就這些智慧和學問了。若是要求取學問或智慧,做人要有禮貌。佛菩薩說出宇宙間的真理,把如何離苦得樂之方法,教給了我們,所以說是我們的老師。我們一定要有禮貌,禮佛是一種禮貌,行儀是頂禮,而我們看到老師的行儀是敬禮。佛比我們更早知道道理的人,有事有煩惱有痛苦要求祂,所以頂禮是應該的。更何況,若對人起尊敬心、慈悲心,人與人之間也會如此,彼此一句「阿彌陀佛」,這是一種過程及禮貌。

<回開示集